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第三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召开

2010.8.20

第二部分 大会报告

   本次会议共有15位平台负责人做了报告,报告涉及平台定位、平台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平台增值服务等主题。

27501_201008202000355.jpg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技术中心 翟永功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技术中心的翟永功教授在报告“生命科学实验技术中心的定位、职责与发展”,介绍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技术中心的定位、职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了大型仪器设备与人才技术区域共享机制。翟教授讲到,北京师范大学实验技术中心的定位是学院大型设备共享与绩效管理机构,在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专门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教学和科研仪器的论证、采购和规划配置以及大型设备的绩效管理;职责是为科研和教学提供设备支撑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与平台集成型技术开发。

  3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实验技术中心在建设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现在中心的建设已初显成效。翟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了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微观生物学领域构建体系完整,能为基础生物学和生物医药基础研究领域提供专业研究水平的技术服务,达到人机定位准确,技术特色鲜明,技术服务标准化,拓展服务范围,实现设备和人才技术的区域共享。并将打造具有责任感的创新型技术人才队伍,为解决大型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探索新思路这定位终极目标。

27501_201008202000356.jpg

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南区测试中心 赵德刚 教授

  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南区测试中心的赵德刚教授在报告“生命科学共享平台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中介绍,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共享平台承担教学科研服务的责任,通过建立教学实训中心,以保证学生实验或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

  赵教授指出,科研实验室无论是教学为主,还是科研为主,均离不开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明确的运行管理机制及目标确定等。为了整合和利用各单位设备及人力资源,不少人认为,可在一定区域、一个省、或一个高校内建立生命科学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然而,在建设实验室或发挥实验室共享作用时,发现会产生各种矛盾,制约实验室的发展和作用。

  贵州大学组建以作物基因工程为中心的农业生物工程实验室,定位是科研实验室,主要为教师科研和研究生参加科研提供实验研究平台,同时承担学校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实验和教学实习,发挥科研支持教学的作用。赵教授介绍,作为开放实验室,校内外教师均可申请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此外,实验室在学校教改项目的支持下,在原有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经过科研训练和实习的本科生科研兴趣提高,实验技能提升。对进入实验室的师生或外单位研究人员,实验室均会进行培训,并要求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但对于临时或短期进入实验室使用仪器的教师和研究生培训和管理不够,经常造成仪器损坏。

  赵教授还就实验室建设中的体会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要发挥生命科学公共平台作用,需要思考下列问题:1)合理布局、目标定位清楚;2)特色鲜明、与其他实验室具互补性;3)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具有专门技能实验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4)共享程序化,提高开放度;5)建立合作协作机制,坚持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27501_201008202000357.jpg

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物理研究所) 王翔主任

  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翔主任在报告“公共技术平台的任务以及技术支撑队伍的建设的几点思考”中,指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各单位的公共技术平台承担的任务,不能等同于以对外提供分析测试服务为宗旨的“分析测试中心”,这是基础科研的创新性质导致实验方法和实验流程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也不能等同于某一重点实验室的技术组,公共技术平台必须体现所在单位各学科方向上对共性技术的需求。

  任务导向决定了公共技术平台的技术特点——既要夯实公共技术服务基础,又要提升新技术新方法创新能力。如何兼顾这两个方面,也因此成为公共技术平台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王主任介绍,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已经摒弃了仪器组模式,通过培养和引进专家级的人才以及对现有仪器组的整合,开始了由首席技术专家引领的各专业技术实验室的建设。通过专业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平台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首席技术专家以及技术支撑人员的工作能力,促进新技术新方法发展与应用,开拓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空间。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