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骆利群院士Nature子刊发表研究新成果

2015.10.14

  人类大脑被誉为是“进化的最高杰作”,而新皮层对于大脑的高级功能非常重要。新皮层回路的信息加工需要广泛整合大脑中的信息输入,从局部微回路到远距离皮层和皮层下连接。研究新皮层神经回路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对于理解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非常重要。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使用基于狂犬病毒的跨突触示踪系统,对小鼠桶状皮层和mPFC(medial prefrontal cortex)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传到锥体神经元的局部和远距离信息输入在皮层之间的分布情况。这项研究发表在十月十二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知名的华人科学家骆利群(Liqun Luo)教授。这位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里走出来的科学家30岁便成为了美国顶尖名校的博士导师,现任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研究员,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人员在桶状皮层中发现了大量从第三层(L3)到第六层(L6)的信息输入(普遍为跨层的抑制性输入),以及优先从L2/3到L2/3或从L5/6到L5/6的远距离信息输入。研究显示,这些层特异性的输入模式大多不依赖接收神经元的NMDA受体功能。此外,与桶状皮层L5相比,mPFC L5收到了更多的远距离输入和局部抑制性输入。

  作者简介:

  骆利群,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1981年初中毕业后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85年,他被中科院生化所免试录取为研究生,1986年1月获郭沫若奖学金,1987年8月赴美留学,在美国Brandeis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6月获博士学位。

  1992年9月,骆利群博士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12月起,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研究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发育。

  1987年起骆利群博士先后在《美国科学院学报》、《神经元》、《神经科学杂志》、《基因与发育》、《细胞》、《自然》等世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1997年,获得斯洛恩基金奖。2001年,他任美国《神经元》杂志副主编。2005年3月,当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基金会(HHMI)研究员。同年9月,获得Jacob K. Javits奖。2012年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