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化学奖获得者绍瓦热:超一流的科学家要勇做第一

2016.10.08

   2016年10月5日,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浙江大学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化学系李昊研究员,听闻自己的导师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以及他的好朋友让·皮埃尔·绍瓦热等3人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激动的几天晚上都睡不着。

  李昊在美国西北大学学习期间,已经超过70岁“退休”的让·皮埃尔·绍瓦热受邀于自己的好朋友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成为西北大学的客座教授,他每三四个月都会来呆个两星期。李昊成为这位和蔼的教授的陪同人员,他为这位教授开车、陪同他及夫人在西北大学的生活及教学、科研。

  李昊介绍说,让·皮埃尔·绍瓦热的人品,尤其是他的谦逊非常感染人。也许因为他在科研上已经达到了那个高度,无论谁有任何问题要问询,他都会非常安静、耐心地听讲,随后给予解答,绝没有任何保留。他为人低调,和蔼可亲得像一位邻居家的老爷爷。

  让·皮埃尔·绍瓦热还有一点也让这些年轻的科研人员非常惊讶,也许是承载法国人固有的浪漫,他虽然已近古稀之年,但与自己的夫人非常恩爱,两人在一起仍然像正在热恋中的一对伉俪,不知不觉让身边的年轻人也忘记了他们的年龄。

  “一直任职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让·皮埃尔·绍瓦热是位非常传奇的科学家”,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黎占亭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本人非常佩服这位长者。他和自己的导师让-玛丽•莱恩、导师的导师哈佛大学的罗伯特•B•伍德沃德,师徒三代皆获得了诺贝尔奖”。绍瓦热和莱恩作为超一流的科学家,都没有单纯的传承导师的课题,而是开创了全新领域。莱恩在伍德沃德实验室开展维生素B12的全合成研究,但回到法国后开展穴醚分子识别研究,是超分子化学的奠基性工作。

  绍瓦热离开莱恩的实验室后,在同一所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但他也没有在莱恩的研究领域如超分子聚合物、分子方格(grids)及人工螺旋体等方面开展研究,而是专注于金属配位作用为驱动力的互穿结构自组装研究,并由于在分子机器方面的创新性工作获得诺奖。所以,他们继承的都是导师的科学研究的思想,而不是课题的传承,这是非常值得科研人员深思的。

  因为研究领域相近,黎占亭与绍瓦热多次相见。几年前,黎占亭曾经在复旦接待绍瓦热。在绍瓦热做完学术报告后,黎占亭谈到自己在丹麦做博士后时的工作时,提到曾经首次利用静电作用发表了第一篇四硫富瓦烯自组装索烃的工作。但绍瓦热听后,很温和地补充说,如果你说是利用静电作用,我同意你的说法。如果是利用四硫富瓦烯,那我几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尽管我利用的是配位作用。这让黎占亭非常佩服他的严谨和坦率。

  黎占亭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科研工作者发表论文都要追逐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在像《自然》、《科学》等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发表文章也成为研究职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数,媒体和网络几乎每天都有这方面的报导,同行见面谈论最多的也是这类话题。但绍瓦热在其研究生涯中,从没有在这些刊物发表论文。事实上,他有关分子机器的开创性工作1983年以法文发表于《四面体通讯》,一本很多同行现在都不太看上眼的有机化学的国际专业刊物。这说明真正原创性的工作,并不在乎在什么地方发表,而是你是不是第一。

  本届诺贝尔奖获奖者建立了方法,通过给予能量控制分子的运动。从发展的眼光看,分子机器之于我们正如电动机之于19世纪的科学界先辈,那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线圈和磁石会化为电车、洗衣机、电风扇等等走进千家万户。绍瓦热因其创新性的发现,也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位年轻的老人。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