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呼和浩特乳业向质量效益型加速转变

2013.6.28

  4年前,中国乳业遭遇信任危机时,有“中国乳都”之称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乳制品大量滞销的场景,至今让人难忘。近日,记者再次走进“中国乳都”看到,一场大变革正在悄然兴起。政府扶持政策的连续出台,奶源基地规模化建设深入人心并大面积实施,企业过去“梦想”的全程追溯可控的安全体系也已实现。

  呼和浩特乳业正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加速转变。

  家庭牧场正在取代“一家一户”饲养模式

  炎炎夏日,正是奶牛养殖的忙碌期。记者还没走进古力半忽洞村,便闻到了浓浓的泥土和牛粪混合的气息,这里是呼和浩特市养奶牛大县和林格尔的一个村。该村并不算是养殖大村,但家庭牧场的饲养模式已经深入人心。随意走进一个刚刚建成的家庭牧场,牧场主叫常彦凤。见到她时,伊利集团原奶事业部正在评估她的牧场,将对她进行担保贷款。“我今年想贷100万元,再买100头奶牛。”常彦凤对记者说。

  别人卖牛,她买牛。这就是现如今的区别。常彦凤养殖奶牛13个年头,这一路走过来,曾经“死的心都有。”熬过最艰难的日子,她感慨道,养牛和做人一样,需要实实在在。由于她的实在,生产的原奶质量有保障,她的牧场成为了伊利的合作牧场,伊利以质论价,给她家的原奶收购价每公斤达到3.8 元~3.9元,比附近的散户收购价足足高出了1元钱。

  在常彦凤的牧场里干活的任平伟以前也养殖奶牛,因为不舍得投入,奶牛日单产16公斤,刚刚达到保本的产量。来这里干活,他看到了规模养殖的不同。“人家苜蓿、青贮什么好喂什么,严格按照公司指导的配方饲料来喂,日单产25公斤,年单产能达到5.4吨。”任平伟还把自己的25头牛全部托养在常彦凤的牧场里,他的牛享受同样饲养待遇,常彦凤从他的奶款里扣除饲料、人工、防疫的成本,每公斤原奶只收2毛钱管理费。任平伟坦言这种合作是双赢的。现在他每个月打工能挣2400块钱,再加上“入托”牛挣的,比以前每年能多挣四五万块钱。而且不参与经营,省心不说,生下的小牛犊还是自己的。

  目前,常彦凤的牧场已经享受到了市政府的30万元补贴。她说,她现在奶牛数达到360头,如果上了千头牛,还可以享受市政府每头牛2000元补贴。现在政府的政策很好,企业也能帮助担保贷款,她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通过自繁,贷款买牛等方法,达到千头牧场规模,圆自己一个梦。

  规模化养殖比例正由70%向100%迈进

  与已成功转型为工人的任平伟相比,依然坚守的散户奶农姜志图则显得越来越心灰意冷。他在小林坝养殖小区养牛,这是典型的初期“集中养殖”模式,表面看是一个养殖小区,其实还是一家一户在养殖,“换汤不换药”。

  姜志图告诉记者,原来这个小区挤奶站有200头挤奶牛,一天收奶3吨,由于饲料涨价,人工涨价,奶价不涨,现在降到了71头,一天收奶降到了880公斤。自己养着8头牛,目前“只能勉强硬撑着。”姜志图苦笑着说。

  所谓规模化养殖,就是奶牛存栏达到100头以上的牧场养殖模式。

  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对规模化牧场建设、牛舍的设计布局和环境卫生、饲料配方、挤奶时间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加强对奶业从业者的培训。目前,基本形成了4种模式。一是乳品企业自建。仅伊利、蒙牛两家龙头企业建设的牧场规模多在5000头以上甚至万头。二是奶联社模式。奶联社奶牛主要来自散养户,奶农与奶联社签订合同,奶农获取一定年限的固定回报,奶牛疫病及死亡风险由奶联社承担,产犊归奶联社所有,奶农不参与奶牛的饲养管理。三是个人投资模式。建设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奶牛来源或自己购买,或散户奶牛“入托”。四是家庭牧场模式。规模多在100~300头之间。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政府获悉,近几年全市牧场规模化养殖建设速度非常快,有了质的转变。截至2012年底,全市奶牛存栏达66.7万头,共建成 345个规模养殖场。牛奶产量达到310万吨,奶牛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共有奶农5.7万户,奶农从事奶业收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规模化比例 70%。2013年,呼和浩特市继续加大奶牛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预计年内新增奶牛10万头,规划到2015年全市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100%。

  原奶运输全程监控,30分钟可测出三聚氰胺

  6月8日8时30分,司机张贵启动了原奶运输罐车,同时他的“一举一动”便进入了GPS掌控之中。在微机搜索框中输入张贵的原奶运输罐车编号,鼠标一点“确定”,不仅出现罐车车牌号等信息,运输罐车的位置、行驶路线、行驶公里数等都一目了然。

  目前,伊利覆盖全国的2000多辆奶车,全部装上了GPS运输管理系统,当原奶运输罐车从奶站开出的第一刻起,就置于信息系统的全程管控之下,最长路程可达500公里。

  在原奶事业部原奶实验室里,化验员拿起一张张专用纸条,蘸上原奶插在仪器上加热,这是在检测抗生素。原奶是否存在问题,比如说,过去给中国乳业造成巨大损失的三聚氰胺,现在伊利30分钟就可以出结果,整体检测时间比过去缩短了一半。

  几年来,伊利累计投入5亿多元,配置各类精密检测仪器1100台,建立了集团—事业部—工厂三级的全方位检测体系,监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伊利所有的鲜奶包装盒顶端,除了印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外,还有一串串条形标码,通过这个数字,消费者可以查到这盒奶的生产资料,比如产自哪个厂区、哪个车间甚至是哪一头奶牛,以及供应奶牛的饲料的相关数值。这就是伊利的全程追溯体系,这种追溯机制确保了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严格的监督之下,有利于公众对每一个生产细节的监督。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