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科学报: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

2013.8.11

  这是中国科技史上一串闪光的名字:

  黄昆,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200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刘东生,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2003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叶笃正,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200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吴征镒,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200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师昌绪,中科院金属所名誉所长,201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郑哲敏,中科院力学所原所长,2012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

  自国家最高科技奖设立以来,有将近一半的获奖者来自同一单位:中国科学院。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赵九章……一个个高山仰止的科学大师,同样与中国科学院息息相关。

  他们成为了创新中国的骄傲,他们成为了最高水平研究机构的脊梁。

  “如果中国的拔尖科技人才大部分不在科学院,科学院还是国家队吗?科学院还是火车头吗?” “人才,关系全局、关系长远、关系根本、关系兴衰!”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的告诫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唯才是举,求贤若渴。有了全院上下始终如一的重视,有了知识创新工程和“创新2020”人才发展战略,有了“百人计划”、“千人计划”激励机制,60多年来,一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优秀青年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从五湖四海、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如百川入海,似百鸟归林。

  中科院的成长史,是一部中国科技的成果史,也是一部致力创新、广招天下英才的历史,更是一部凝聚和造就科技拔尖人才的历史。

  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在培养本土人才的路上,中科院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职称晋升“特批”制度、青年实验室制度……打破论资排辈,为青年人才开辟“快车道”,蒋筑英、陈景润、张广厚等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百人计划”出台,首创中国高标准人才引进计划,“西部之光”、“东北之春”计划陆续问世,一大批海归人才光芒四射,“百人计划”入选者中,超过20人已当选为两院院士。

  如今的中科院,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国强。”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科院时强调,中科院要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应该说,总书记将这一重任交给中科院,正是看中了中科院64年来在吸引人才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对中科院进一步加强人才制度改革的殷切期望。

  面对总书记的寄托,中科院既深感责任重大,也信心百倍。

  建设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中科院有着肥沃的育人土壤。国之兴衰系于人才,而薪火传承最基本的就是培育人才的沃土。在中科院人才会议上,白春礼院长指出: “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最关键的是得到最优秀的人才,然后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事。科研管理者要尽量少管具体的科研项目,就是要集中精力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如今,在中科院,改善科技资源投入、效率配置、制度配置等科技创新软环境业已形成,规划好的森林,正在让树木自由生长。

  建设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中科院有着完善的用人平台。人尽其才,不拘一格,给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才是对人才的最大尊重。王恩哥归国未久,即获物理所所长重任;张杰回国后,历任物理所副所长、中科院基础科学局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回国后,中科院为其量身定制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近3年来,中科院建立了8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人才,中科院历来舍得下本钱、搭梯子、压担子。

  建设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中科院有着完备的留人环境。在中科院的历史上,历届领导都把后勤工作看做是拴心留人“思想的桥”、“感情的船”,亲自抓,大胆抓。白春礼表示,要致力于做好中科院人才的 “后勤部长”,把广大科技人员的所思、所想、所忧,作为我们为大家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1年4月,中科院拥有了第一位主管后勤的副秘书长,专为科学家排忧解难。旨在解决科研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和配偶工作、健康问题的“3H工程”计划也开始实施。中科院与北京市政府签订骨干人才子女小升初协议;与多家医院合作,为科研人员开通绿色就医通道;同有关部门协调房源,拟为青年科研人员过渡使用……

  中科院着力打造人才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和创业的福地,得到科研人员的一致赞誉。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中科院的人才高地建设有口皆碑。

  面向未来,中科院的人才计划充满雄心,创新人才高地建设正如火如荼。

  在“创新2020”人才发展战略中,中科院提出,到2020年要培养引进2000余名科技领军人才和尖子人才、3000余名科技带头人,并拥有一大批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如今,中科院正在逐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逐步扩大用人自主权和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逐步改革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进一步破除人才体制机制障碍。

  建设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科教融合是未来人才工作的重点。中科院正加快科研人才培养,加强教育和科研、大学与研究机构、教育和学科建设的紧密结合,推进“基础学院+专业学院”矩阵式培养模式,不断夯实中科院永续发展根基。

  征程万里云鹏举,敢立潮头唱大风。正视困难、面向需求、着眼长远,中科院已经作好准备。

  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美好蓝图正在成为现实。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