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揭开奥妙“小宇宙” 北京启动“脑科学研究”专项工作

2015.9.02

  人类的大脑是个复杂的“小宇宙”,至今我们依旧对其知之甚少。9月1日上午,记者从北京市科委召开的“脑科学研究”专项工作启动会上获悉,北京市将从脑认知和脑医学、脑认知与类脑计算两个方向重点开展脑科学的研究工作。

  资源优势“给力”脑科学研究

  近年来,脑科学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世界各国已经将脑科学研究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在2013年,欧盟和美国先后启动了“人类脑计划”和“脑科学研究计划”,提出从大脑仿真出发,将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结合,力图在认知脑、治疗脑疾病和类脑计算三个方面取得突破。紧跟欧美步伐,日本和俄罗斯也相继加入了脑科学研究的行列。

  在脑科学研究方面,我国并非后知后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就开始资助脑科学研究。《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脑科学与认知科学列为八大前沿之一,“973计划”启动的“脑结构与功能的可塑性研究”等44个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启动的“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项目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建成4个脑科学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地区的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正如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在会上介绍的,北京在脑科学研究方面优势突出,拥有全国最完整的学科布局、最强的研究队伍、国际一流的实验室条件和技术资源。

  据介绍,北京早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G20工程、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4G工程和精机工程等重点科技专项中就布局了脑科学研究的相关工作。“北京一直将脑科学作为重点支持领域,近5年支持脑认知和脑医学相关经费1亿多远,大大提升了我国认知神经心理学、结构生物学、脑重大疾病诊疗方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范明在谈到北京市发展脑科学研究时介绍。

  北京市脑科学研究锁定脑认知与脑医学、脑认知与类脑计算两个方面布局有着独特的缘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拥有的两个国家级脑科学重点实验室为北京脑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机构拥有“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精神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这些机构的优势,北京在神经认知、脑成像、人脑连接组等方向,在社会认知神经机制、脑疾病相关发病机制及靶标蛋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形成了北京脑医学的国际影响力。

  在类脑计算方面,具有资深研究经验的北京大学教授黄铁军介绍了脑认知和类脑计算的发展情况。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大尺度脑功能结构知识图谱和初步的鼠脑多脑区协同计算平台、大脑视觉解析平台等一批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类脑计算基础和发展环境。

  共享机制服务成果转化

  为保障脑科学研究专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北京市科委将建立以专家团队为核心的组织模式,成立以国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就像隋振江副市长在会上谈到的,“脑科学研究”专项工作的实施,将推动北京成为全球脑科学科技创新中心和顶尖人才聚集中心。

  另外,北京还将整合优势资源力量,建立以“脑科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工作组织模式。不仅鼓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核心机构内部整合力量,更支持在北京地区用新体制、新机制整体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脑科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除了灵活的团队和机制建设,为了更大程度的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促进成果转化,北京市还建立项目滚动支持和成果共享机制。对科学研究保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态度,允许科研人员根据科研进度,在专家组指导下自主调整研究路径。鼓励企业早期进入,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让科学研究每一点进步都能最快地为今天的人民生活做出直接贡献,实现研究成果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市脑科学研究计划到2020年后,将推动脑科学重大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形成跨部门、跨学科的“脑认知与脑医学”研究支撑平台,建成支撑“脑认知与类脑计算”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公共平台。到2025年,要对接国家脑科学研究,积极布局脑科学研究前沿技术,在脑认知活动神经原理、脑健康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将北京建成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脑科学科技创新中心。

  会上,北京市科委为怀进鹏、饶毅、王东琳、王晓、李德毅、闫傲霜、范明等20余位“脑科学研究”专项指导组专家发放了聘书。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