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追踪报道】韩春雨NgAgo论文撤稿 事件全过程回顾

2017.8.04

   【编者按】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有关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引起全球生物学界巨大关注。不少研究者纷纷跟进这项技术,随后不时传出各种消息,有的说重复不了该实验,有的说能重复但效率低,质疑随之接踵而至。2017年8月3日凌晨,记者从《自然》杂志获悉,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的题为“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的论文于北京时间8月3日撤稿。

  韩春雨等人发表撤稿声明 《自然》称“数据已经说话”

banquan28.jpeg

  记者8月3日凌晨从《自然》杂志获悉,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的题为“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的论文于北京时间8月3日撤稿。该论文作者为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韩春雨及其同事。《自然-生物技术》今天同时也发表了一篇关于此次撤稿的社论。

  作者在撤稿声明中称,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其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图4所示的关键结果,他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在该图中,我们报告说,利用5′磷酸化单链DNA作为引导,NgAgo能够有效引起双链断裂,并对人体细胞基因组进行编辑。虽然许多实验室都进行了努力,但是没有独立重复出这些结果的报告。因此,我们现在撤回我们的最初报告,以维护科学记录的完整性。不过,我们会继续调查该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原因,以提供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作者写道。

  《自然》子刊称获得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新数据

  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及其团队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后其技术的可重复性受到不断质疑一事再传新消息:元月19日,《自然-生物技术》声明获得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新数据。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在当天发布了另外一则有关该校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与诺维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的消息,称韩春雨团队发现的基因编辑工具NgAgo-gDNA为基因编辑技术提供了新的选择。

  河北科大称已有机构用韩春雨团队技术实现基因编辑

  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学书面回应韩春雨实验结果受质疑,称已有机构用韩春雨团队技术实现基因编辑。全文如下:

  感谢社会各界对河北科技大学的关心、支持和爱护!2016年5月2日,我校教师韩春雨副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对此,学校一直给予积极关注。目前,已经有独立于我校之外的机构运用韩春雨团队的NgAgo技术实现了基因编辑,该机构与韩春雨团队的合作正在洽谈中。具体信息我们会适时向社会公布。就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而言,一项新的科学发现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验证周期,尤其是在成果的初创阶段。恳请社会各界提供和谐宽松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给予他们多一点支持、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这样才更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工作者成长。

  15位学者实名宣布无法重复其实验

  10月11日,13位中国生物学家决定实名发声。包括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熊敬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孙育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皓毅、李伟,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晓群,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劲松,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辉,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大力,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黄志伟,温州医科大学教授谷峰,他们一致要求澄清基因编辑发现。他们来自不同的研究细分领域,都在NgAgo诞生伊始跟进重复和验证,大多耗时两个月,数次重复和验证无一例外地全军覆没。

  10月12日,实名公开质疑韩春雨实验者中,再增两名学界大咖——北大教授饶毅及中科院院士邵峰。他们曾致信河北科大,却迟迟得不到任何回应。

  韩春雨回应:实验无法重复或因细胞污染

  10月11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回应13位学者实名宣布无法重复他的NgAgo实验。他依然认为,别人重复不了,细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

  针对有外界揣测他的实验可能出现失误,把“假阳性”当真的,他表示,此前他也考虑过假阳性的可能,但就他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基本可以排除这种可能。

  他同时表示,科学是渐进的。“目前关于Ago的基础研究太少了。Ago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具有防御机制,现在很多机制不明可能是重复性差的主要原因。中国科学界应该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使它变得更好。希望实名公布的科学家一起参与解决。”他说。

  对于有科学家建议他公开重复实验过程和数据的要求,他表示,愿意和前来沟通的科学家交流。

  韩春雨曾表示,有人成功重复了他的实验。至于到底是谁重复成功,他仍说暂不方便透露。“请求大家再有一点耐心。我还是之前的说法,很快将会有新的消息。”

  学者如何看待韩春雨事件?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高福:对于这一事件要从三个层面来看:首先是科学发现是否真实,其次是问题出在哪里,最后才是大家热议的是否造假。

  北大教授饶毅:我们建议,未能重复和有效使用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者发表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报道他们的实验结果,以更为正规化的方式进行学术探讨和质疑。

  中科院院士邵峰:现在重要的不是给韩春雨本人下个结论,而是把事情推向正规程序,按照通行的学术规范来处理。

  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两个月内,拥有丰富相关经验的他们先后测试上百种实验条件,结果却明确表明:“在所有条件中,都没有观察到NgAgo方法对果蝇基因组的编辑活性。”

  温州医科大学教授谷峰:目前他们正将自己实验室未能成功重复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希望以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的形式,来对韩春雨的实验结果提起质疑,并且目前此事已经摆上日程。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科学家有必要站出来表达看法。因为处理不好的话,会严重影响中国科学家的声誉。

  阅读延伸:“韩春雨事件”大事记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有关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起初都被认为是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可媲美有“基因魔剪”美称的CRISPR技术,甚至被国内部分媒体誉为“诺奖级”学术成果。由此,韩春雨和其实验室也获得了国内外的诸多赞誉与支持。

  2016年6月30日,方舟子发文表示“陆续收到几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的来信,反映重复不出韩春雨论文中的实验结果”,提出质疑。

  2016年7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仇子龙声明能看到NgAgo引起的基因编辑,但是效率不高。

  2016年7月29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Gaetan Burgio教授发表长文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团队的实验结果。随后,美国、西班牙等多位科学家也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NgA系统的基因组编辑结果。

  2016年10月12日,北京大学饶毅教授及中科院院士邵峰通过《知识分子》联合发文,公开与河北科技大学校长的的信件,他们在信中建议各方包括河北科技大学谨慎对待韩春雨及其研究成果。

  2017年1月19日,《自然-生物技术》声明获得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新数据。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在当天发布了另外一则有关该校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与诺维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的消息,称韩春雨团队发现的基因编辑工具NgAgo-gDNA为基因编辑技术提供了新的选择。

  2017年8月3日,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的题为“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的论文被撤稿。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