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是发现治疗抗疟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日前获得了拉斯克奖。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9月14日《北京晨报》)。

  尽管美国期刊杂志《细胞》对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予以高度评价:“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但是,屠呦呦在中国科学界并未获得最大肯定,连院士都不是。

  而获得拉斯克奖,距诺贝尔奖就仅一步之遥。中国总是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近年来诺贝尔奖每颁发一次,就令中国人的心情复杂一次。令人称奇的是,距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的屠呦呦,竟然不是中国科技界认可的顶尖人物,大爆了一次冷门。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而实现国人共同梦想的人,居然在国内不是“学术明星”,难道获得最高学术荣誉院士头衔的人,都比她更有研究能力?都比她贡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