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重大研究计划启动

2012.9.20
        2012年8月18-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指导专家组及管理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山东泰安召开。该计划指导专家组成员和管理工作组成员以及特邀专家等共20余人出席会议。

  指导专家组组长武维华院士主持会议并简要回顾了该重大研究计划的立项过程。武维华高度评价了该计划启动的重要意义,并对该计划的实施提出了重要指导性原则。武维华特别强调该计划应该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并结合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集中力量解析主要农作物(玉米和水稻)生长发育重要生物学过程的分子遗传和生理生化调控网络,希望通过计划的实施能够为我国主要农作物高产品种的培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生命科学部常务副主任、管理工作组组长杜生明详细介绍了计划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工作规程,并指出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落实委务会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要紧紧围绕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玉米和水稻为对象,重点解析籽粒形成和株形发育这两个影响作物产量性状且密切相关的重要生物学过程的分子遗传调控网络;在研究计划实施过程中,结合农作物研究的实际特点,尽早布局项目的集成来推动总体研究目标的实现。

  与会专家对重大研究计划实施规划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修改,对其研究的总体科学目标、阶段科学目标、关键科学问题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均进行了认真探讨。与会专家认为该计划在围绕总体科学目标的同时,需要针对几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重点做好项目的集成,以在农作物基础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另外也要注意在在针对不同作物开展具体研究时,还要与其他作物的研究相结合,在跨作物的共性科学问题上协调攻关;在研究产量性状遗传调控网络时,应该关注农作物不同种质材料的不同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建议充分利用基因组学的最新进展,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来解析产量性状遗传调控网络,围绕农作物的产量三要素,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农作物育种实践,为培养突破性品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与会专家还对项目的立项形式进行了讨论,认为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基础确定研究期限,建议重点项目研究期限为3-4年,培育项目研究期限2-3年,并提出对于研究基础较好的领域应尽早启动集成。本次会议与会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对该计划的启动和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该计划主要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和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解析玉米、水稻株型发育(分蘖、株高、茎叶夹角)和籽粒形成(花/穗建成、胚胎和籽粒发育)这两个影响作物产量性状且密切相关的重要生物学过程的分子遗传及生理生化调控网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高产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计划主要以“培育项目”(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对有较好研究基础和积累,有明确的重要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同时体现学科交叉特征的申请项目将以“重点项目”方式予以资助。对有较好创新性研究思路或较好苗头但尚需一段时间探索研究的申请项目将以“培育项目”方式予以资助。计划执行期限为8年(2013年-2020年),计划总经费为2.0亿元人民币。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