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北京科学家首解乙肝之谜

2012.11.15

  信息时报讯 据《北京日报》报道,11月13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辉博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在当天出版的《eLife》杂志上发表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体”的研究成果。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受体,该成果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过程,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新药开发途径。

  目前,全球有超过3.5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我国的乙肝患者数量巨大且相当一部分人在长期感染后会转为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BV)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来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只有弄清病毒入侵的机制,才有可能找到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虽然早在4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了乙肝病毒,但其相关的细胞表面受体却一直是未解谜团。为解开谜团,李文辉及其团队从树(音“渠”)入手,开始长达5年的研究。树是与灵长类动物类似的小动物,是除人类和黑猩猩外,惟一能感染乙肝病毒的物种。

  李文辉团队绘制了一幅高质量的树肝细胞基因表达图谱,再结合先进的纯化技术和高分辨质谱分析手段发现,肝脏胆酸转运蛋白(NTCP,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会与乙肝病毒表面包膜大蛋白的关键受体结合区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随后,他们在乙型肝炎病毒易感的肝细胞中进行的一系列基因敲除实验,证明肝脏胆酸转运蛋白是病毒感染所需的细胞受体。

  目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正在积极培育转基因动物模型,这将为治疗乙肝病毒的新型药物研发和测试提供有利支持。国际评审同行也一致认为:这项发现对于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