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卫生部11月28日艾滋病防控工作进展媒体通气会实录

2012.11.29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欢迎参加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工作专题媒体通气会。在“世界艾滋病日”到来前夕,我们邀请到了卫生部疾控局孙新华副巡视员、妇社司张伶俐副巡视员,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吴尊友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治疗室张福杰主任,还有其他一些专家来出席我们今天的媒体通气会,向大家介绍我国艾滋病防控的有关工作,并且就这个专题领域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首先请孙新华副巡视员介绍一下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进展情况。

  孙新华: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我们在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前几天卫生部新闻办举办这样一个媒体通气会,受疾控局的委托,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今天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挨近”。今年我们确定的副标题是“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全民参与是指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优势,提倡和鼓励主动检测,形成社会各个层面积极参与的防治局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力投入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弘扬防治工作者的奉献进取精神,营造一个支持性的防治环境,反对社会歧视;全面预防是指要全面落实健康教育,特别是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检测干预、治疗关怀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切实提高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的生活质量。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今年的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首先介绍疫情情况。根据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2012年1-10月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8802 例;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2191例,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383285例。

  当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经性途径已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男男同性性传播比例上升明显。今年1-10月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性途径传播所占比例为84.9%(去年同期为77.9%),其中男男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为21.1%(去年同期为15%)。2012年哨点监测发现,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6.7%。二是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全国累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超过1000的县(区)有93个,超过5000的县(区)有5个。疫情严重的9个省(区)累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国的79.9%。15—24岁青少年和5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数逐年上升,仅2012年1 —10月就分别报告9514例和16131例,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2.8%和20.2%。三是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艾滋病死亡人数增加。2012年1 —10月,报告的艾滋病病人数为34157例,较去年同期增加12.7%,艾滋病死亡人数为17740例,较去年同期增加8.6%。

  今年11月20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12艾滋病疫情报告》显示,2011年底,全球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400万人;2011年,新发感染250万人,艾滋病相关死亡170万人。

  我再介绍一下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进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底,艾滋病新发感染数比2010年减少25%,艾滋病病死率下降30%的防治目标。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防治措施,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一)扩大检测工作覆盖面,发现了更多的感染者和病人。目前已在全国2966个县建立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网络, 建立了艾滋病筛查实验室14305个、确证实验室339个、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8899个。全国所有的县级均已具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能力。 2012年1—10月,共检测831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20.9 %。

  (二)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减少了艾滋病的新发感染。截至2012年10月底,在全国28个省(区、市)开设了753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计治疗38 万人;目前在治20.9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5万人。参加维持治疗病人的目前艾滋病新发感染比例为0.2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2.3%。 2012年10月,全国月干预暗娼人群达到67.8万人次,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达到27.2万人次,覆盖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18%和25%。

  (三)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降低了艾滋病病死率。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国抗病毒治疗机构已达3430个,累计治疗成人病人达到19.7万人;目前在治15.8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4.8万人。符合治疗标准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目前已达84.0%,接受治疗病人的病死率显著下降。目前,我国成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儿童抗病毒治疗总病死率接近发达国家。

  (四)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每年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活动,提高领导干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卫生部聘请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公众人物为预防艾滋病宣传员,制作了艾滋病公益宣传片(画)、手册等材料并下发各地。各有关部委继续针对大众人群和农民工、青少年、妇女等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开展宣传教育。

  (五)加大经费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今年,我部积极与民政部门研究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有关机制。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23.9亿元,较去年增加了近2亿元。2012年,卫生部协调约1亿元人民币,资助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此外,在全国工商联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

  下一步我们要在《“十二五”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继续加大宣传教育、监测检测、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抗病毒治疗等措施,进一步缓解艾滋病疫情上升的势头,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和病死率,减少社会歧视,真正实现我们今年提出的目标“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我就介绍到这儿,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张伶俐副巡视员介绍一下我国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有关情况。

  张伶俐: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也是我国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的第10年。受妇社司的委托,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所取得的主要工作进展。

  一、高度重视,防治力度不断加大

  我政府高度重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于2002年在5省8个县启动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2007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333个县(区)。2009年以来,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我国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纳入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央财政投入 8266万元,将覆盖面扩大到全国453个县(区)。通过为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筛查、咨询指导和相应的干预服务,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减少儿童的艾滋病新发感染。

  近年来,相关数据表明梅毒和乙肝的母婴传播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开展防治工作,保护儿童健康,根据联合国到2015年“消除儿童感染艾滋病、消除先天梅毒”的全球目标和我国防治艾滋病、梅毒的相关要求,本着“广泛覆盖、有效整合”的原则,我部于2010年底启动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增加到8.39亿元,项目覆盖面从2009年的453个县(区)扩展到全国1156个县(区),项目惠及的孕产妇每年达到640万左右,占全国孕产妇总数的44%,项目内容包括支持1156个县(区)免费开展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以及为全国所有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免费提供诊断、预防母婴传播用药和随访等干预服务。

  二、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

  10年来,经过不断探索,我国建立了以卫生部门为主导、多部门共同参与和卫生系统内妇幼牵头,疾控、医政等多部门共同协同的工作机制,建立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妇幼保健网络为基础的日常综合服务模式。在统筹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将预防母婴传播疾病从艾滋病单一病种增加到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三种疾病,并与妇幼保健、生殖健康等服务有机结合,实现了多部门广泛参与,促进了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措施的有效落实。这种服务模式在国际社会也受到赞扬和重视,在我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向联合国有关部门提供的2012年中国艾滋病防控工作进展报告中,把这种服务模式作为成功范例在国际上进行宣传与介绍。

  三、规范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008年,我部制定下发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0年,根据国际上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我国新的工作要求制定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用于指导和规范基层的技术服务。近年来,我部注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拓展培训内容。部分地区已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培训纳入临床常规培训内容,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同时,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了督导检查工作。

  四、落实各项措施,工作成果显著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为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关怀和支持服务等措施,孕产妇接受综合干预服务的可及性不断提高。2009年以来,共为约2500万孕产妇提供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为约17000余名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提供了综合干预服务。从2010年底免费开展梅毒和乙肝检测以来,为1600万名孕产妇提供了梅毒检测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近60%的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接受了干预服务,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比例达91.2%。2012年1-9月,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分别达到95.5%、91.9%和94.2%,均高于2011年全年的各项指标。10年来,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项目实施前的 34.8%下降至7.4%,避免了约3400名儿童感染艾滋病。

  虽然我们在工作上已经有了很好的进展和成效,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下一步,我部将根据深化医改“十二五”规划要求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抓住关键,深入推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多部门合作;二是加强健康教育,推动孕产妇孕早、中期检测,尽早发现感染者,提供综合干预服务;三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服务能力,规范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加强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推广预防母婴传播适宜技术,不断优化防治策略和措施。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非常重要,涉及到千家万户,是很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希望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妇女儿童的健康,积极支持这项工作,为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好、更大的贡献!

  主持人:大家对艾滋病防治有哪些关心的问题,可以向主席台上就坐的专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您所代表的媒体。

  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刚才听吴尊友老师说,以前有60%以上的艾滋病感染者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但是现在这个数据比例下降到了50%,我想问一下,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让那些潜在的感染者去进行检测?以后还会在这方面继续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孙新华:我们的措施包含扩大检测这一项,主要是动员有高危行为或者怀疑自己被感染的人主动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测。另一方面是通过一些社会组织动员他们来检测。比如在几个大城市开展的项目,特别是同性恋人群,有的地方甚至把快速检测材料发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检测,然后把情况报上来。通过这些民间组织或者社会组织来开展工作,使得在这些大城市里的男男人群中发现的比例比较高。

  吴尊友:我补充一点,现在随着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感染者可以通过主动治疗来减少艾滋病对自己身体的伤害,特别是感染多年的感染者。所以尽早使更多的感染者被发现,是体现以人为本、减少艾滋病死亡的重要措施。这一个措施在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预防工作通知》里被明确提出来,其核心措施概括为“五扩大、六加强”,“五扩大”其中一条就是扩大检测,最大限度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在这样一个国务院通知的指导下,卫生部统一部署,在医疗卫生单位以及民间组织广泛动员,在过去几年,我们的检测服务点不断增加,组织动员的人员,特别是民间组织积极参与,鼓励有可能被感染的人参与艾滋病检测。而且我们提供检测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去年检测总人数是8400万,今年1-10月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检测总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这也是我们的感染者总发现率比过去几年有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

  中国新闻社记者:听到您刚才提到现在卫生部正在研究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有关机制,到目前为止,这个机制的研究情况如何?刚才两位也提到,目前民间组织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当中,他们参与这项工作的具体情况怎样?是怎样的具体操作流程?还有哪些困难在里面?

  孙新华:卫生部对于民间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持积极支持的态度,目前据我们了解,民间组织有很多,参与我们的工作的全国大概有1000多,还有的参加我们的学会、协会的一些活动。还有一些虽然没有成立他们自己的组织,但是也作为志愿者或者爱心人士来参与这些方面工作。这1000多民间组织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登记的问题,我们今年就有关问题与民政部进行了协商,要对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组织给予支持。

  另外我们从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多年来,我们利用国家财政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工作;同时还协调了国际合作项目,比如比尔盖茨基金会艾滋病项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此前还有中英项目、中澳项目等等。开展工作时一般采取申请的方式,我们委托一个部门来管理这些资金,比如今年我们委托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协会作为一个管理部门来管理全球基金给予中国用于社会组织的这笔钱,大约有一亿左右,采取招标的方式,成立专家咨询组,对投的标书进行评估。

  第三方面是我们给他们一些技术支持,一是培训他们的人员,开展同伴教育;二是派技术人员协同工作;三是对社会组织进行培训。有些人人不愿意卫生工作人员给他做检测,我们就把快速检测技术教给这些相关人员,让他们进行操作。

  总之,主要是政策、经费和技术三个方面的支持。

  法制晚报记者:请问,现在在母婴阻断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现感染的孕妇?第二是对最近天津推诿艾滋病人的事件,卫生部对这几家推诿艾滋病人的情况有没有处置?将来再发生这种情况,说是严肃处置,我们想问严肃到什么程度?第三是请问现在全国有多少家艾滋病定点医院?

  张伶俐:我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在我们的项目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发现感染孕产妇,然后才能为她提供服务。我们的策略和艾滋病是一样的,首先是要扩大项目的覆盖面,现在中央财政资金已经支持到我们全国1156个县,已经覆盖了全国疫情最高发的7个省份,已经覆盖到全国44%孕产妇。但是,即使我们的覆盖面在逐步扩大,如果我们的服务不到位的话,也可能发现不了艾滋病孕产妇,不能为她提供综合服务,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了几类措施:一是我们将艾滋病检测与孕产妇常规保健和产检服务相结合,孕产妇到医院检查的时候,我们都对她进行指导、咨询,动员她们进行检测;二是没有主动来检测的孕妇,会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方法,比如会要求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去动员社区未主动检测的孕妇等。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使有些孕产妇接受检测变被动为主动。结果证明,通过这些方法,患者的依从性还是比较高的。

  另外,依在做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的时候,我们对目标人群进行了很好的健康教育,告诉她们艾滋病传播的知识和自我防护的方法、国家有一些相关政策和医疗保健服务。通过这些手段,争取更多孕产妇来使用我们这个服务,从而更多地发现感染孕产妇,为她们提供干预措施。

  宋树立: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天津市卫生局上周已经作了通报。今天在场的还有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处副处长付文豪同志,请他向大家介绍下一步卫生部门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付文豪:艾滋病的事是一件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医疗救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对此都有相关的要求。卫生部2004、 2005年发布下发了两个文件,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有几个核心内容:一是要求定点治疗,包括抗病毒,要选择传染病医院或者符合条件的综合医院进行定点治疗;二是对治疗任务的界定。包括抗病毒治疗,也包括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严重的合并症、并发症,包括产检和母婴阻断的工作;三是首诊首问负责制要求。如果病人来了,不能拒绝或推诿,要做好相应的咨询和转诊工作;四是要求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相应的组织指导,必要的时候要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支持;五是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和院感控制工作;六是要加强依法的监管和落实。

  卫生部非常重视天津的情况。2004年、2005年文件要求是有积极效果的,但是在个别地区,个别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落实的效果不尽理想。所以我们请北京市卫生局和天津市卫生局认真调查这个患者就诊的过程,看看是否存在拒绝或推诿的情况。如果有,要严肃依法依规进行处置,相关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和媒体通报。卫生部还下发了紧急通知,主要是对2004、2005年核心内容的重申,1.要重视、要履责,保护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合法权益;2.强调定点治疗,在做好抗病毒定点治疗的同时要考虑他综合性的医疗服务需求,并且合理确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的名单要向社会公布,做好定点医院能力建设和储备;3.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艾滋病防治条例,实行首问首诊负责制,包括急诊、住院或者自愿检测过程中发现的相关患者和感染者,我们要做到接诊和咨询工作,不具备收治条件的,及时协助患者转诊到定点医院进行救治,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卫生行政部门来进行组织转诊。如果说病人的病情非常严重,根本转不了,转了会出危险,我们要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尤其是定点医院的医务人员对收治医院进行会诊和支持。4.关于加强人员培训和职业暴露、防范院内感染的要求。5.强调地方上要抓落实工作。

  根据我们了解的现在艾滋病医疗服务的提供情况,下一步卫生部一是要加强监管和落实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要进行组织和监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依法履责;二是加强相关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传染病院承担这类任务时要进一步加强综合服务能力,外科能力;对于承担任务的综合性医院,对于手术室、消毒工具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三是我们会协调相关部门建立一个比较好的补偿机制,包括医院建设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一线医务人员。因为一线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工作,尤其是手术器械操作过程中,手术风险是很高的。

  孙新华:我补充一个数字,抗病毒治疗的医疗机构是3430个。

  京华时报记者:刚才的介绍里提到50岁以上老人的感染数逐年上升,请问这是伴随着老年社会出现的一种现象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根据这种现象,咱们会有哪些干预措施?

  吴尊友:在近两年,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高年龄组的疫情在上升,它不是全国均匀的,在部分省的老年人比例要高一些。这也反映我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以后,人们的健康状况在改变,他的生理需求还存在。另外一方面,上了年纪的人,比如到了60岁了,退休了,他的孩子已经大了,这些人还是要加强文化生活的建设,使他们有事可做。在这些方面,我们也在考虑如何应对这样一个新的变化,特别是要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让孩子们对老人有更多的关心,使得他不会感到孤独。这些措施在这种现象比较多的地方在尝试,现在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哪种方法有效的统计。对这个新问题,我们还在进行探索,希望在今后几年能够说明这种方法是否能够有效改变这种状况。对老年人的感染,更多的需要及时的医疗照顾,所以在治疗照顾方面,对卫生系统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对感染者的治疗和随访都有一些新的跟进作用。

  孙新华:上周我正好参加了国家老龄办的一个会议,他们也开展了很多工作,对全国的老年人特别是在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会上我也提出了要关心老年人的性健康的问题。当然一方面我是管艾滋病的,所以把看到的现象给他们作了报告,我们现在发现在一些地方老年人艾滋病感染者增多。另外我们在有些地方进行健康体检的时候,发现老年人梅毒的感染率也在上升。对老年人,除了我们关心他的文化、生活以外,在他的心理方面、性健康方面,也应该是我们关心的一个问题。

  工人日报记者:近几年农民工成为艾滋病发病的高危人群,今年有没有这个人群发病的趋势或者数据?这个人群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今后对于这个人群有没有针对性的措施?谢谢。

  孙新华:我们主要在广东、北京、上海、沿海一带的城市开展了有关工作,另外我们还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比如农业部,在进行务工培训方面增加艾滋病教育的内容;还有商务部门,输出一些农民工到国外前的集中培训也都把艾滋病教育作为必修课给他们讲解。在发病方面,农民工主要是通过性传播,比例不是太高,但是这个群体比较大,所以这个数字也不小。

  新华社记者:我有三个问题,首先是对艾滋病从根本上认识的一个问题,在去年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有学者提出,艾滋病是从一种世纪瘟疫在向一种慢性病转变,我不知道专家对这个说法如何评价?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最新成果,包括疫苗和药品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情况,请各位介绍一下。

  第三是除了就医权之外,艾滋病感染者还涉及到发展权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在公务员录用等就业方面,艾滋病感染者还被排斥在与,我想知道咱们国家在艾滋病防控这块,尤其是在艾滋病感染者就业消除歧视的工作上未来有什么打算。

  孙新华:第一个问题,关于瘟疫和慢性病,“瘟疫”是早期的称呼,80年代的时候提“世纪瘟疫”、“像黑死病一样”,那个时候这样提,我们可以理解,因为大家对艾滋病了解得不是太多,所以提出了“世纪瘟疫”的说法,现在我们已经不这么说了。就像你说的概念,目前应该成为一种慢性病,可能会终身带毒。当然这还在观察中,因为艾滋病发病还只有30年的时间,当然现在我们已经逐渐倾向于它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在我们制定的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已经明确规定艾滋病感染者应该在就业、就学、就医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但是目前还有一些障碍。卫生部一方面通过社会的呼吁,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个病的认识的不断提高,三是通过各部门协调来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吴尊友:对于如何看待艾滋病的问题,这是根本认识的改变,我也谈一些看法。今年7月在华盛顿召开了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这也是美国解禁限制感染者去美国以后第二次在美国召开艾滋病大会。在这个大会上,最早从事艾滋病治疗研究的专家在会说发言说,80年代的时候,医务人员、科学家看到艾滋病病人爱莫能助,看到以后真的像判了死刑,你想帮助他,但是没有药,没有办法,你只能安慰安慰他,鼓励鼓励他,你不能减少他的痛苦,不能减少他的死亡。而这次大会上提出了“迈向没有艾滋病的新时代”,或者说“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这是基于过去几十年科学研究的成果,使得我们看到了你感染了艾滋病并不可怕,只要你接受治疗,你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活着。举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洛杉矶湖人队有一个球星叫约翰逊,那一年刚好是1991年,我刚好去洛杉矶,他在那一年的时候通过体检发现艾滋病感染,到现在已经有22年了,他的健康状况还非常好。从现在的治疗情况来看,专家们预言,如果你是一个感染者,你只要坚持治疗的话,再活30年、50年没有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艾滋病不再像刚发现的只有那么可怕,它就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通过吃药能完全控制住,所以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大家都共同趋向认识它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

  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在艾滋病疫苗研究方面仍然是举步维艰。但是过去几年仍有很多令人鼓舞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去年公布的一个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被命名为2011年科学研究重大突破,也就是抗病毒药物的提前应用,预防99%的初期性传播。我们再回顾过去两年,在《科学》杂志发表了带有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阴道杀微生物剂的使用,以及在男男同性恋中的药物预防,以及去年的夫妻间传播的预防,还有母婴阻断,这些都体现了科学、合理综合使用抗病毒药物让我们看到了预防艾滋病的希望。在华盛顿地区是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一般人群艾滋病感染率达到3%,但是在2009年以后,这个地区没有发生一例母婴造成艾滋病的传播, 这也是我们调整策略、利用最新的技术指导我们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张福杰:药物方面,美国FDA批准了6大类20多种治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最大的特点是新药物的出现增加了抗病毒的功效,同时也减少了艾滋病病毒吃药带来的毒副反应。我们都知道,艾滋病的治疗是个终生治疗,所以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非常关键。

  另外,现在药物的发展希望能够做到复合制剂,目前有两个被批准的,一天只吃一片药物,一天吃一次,是最方便、简单的药物。

  第三个特点是要发现新的作用的靶点,在6类老药的靶点之外,正在寻找新的靶点,希望将来能够治愈艾滋病,或者使治疗更加简单。

  在我们国家,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药物,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也在支持研发我国的艾滋病新药,可能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他的具体情况,如果你有兴趣,我们还可以再谈。

  中国妇女报记者:每到12月1号之前,妇联、卫生、计生、社区基层干部等很多部门都会做一些宣传艾滋病预防的活动,但是具体涉及到哪些内容、怎么扩大社区百姓的知晓率,包括我们的社区基层干部应该掌握哪些与艾滋病相关的东西,请问专家有没有什么建议?

  吴尊友:根据各地的情况不一样,要根据各地的流行情况和当地老百姓了解的情况来确定传播的一些基本知识。通常的知识包括艾滋病怎么传播、怎么预防,这些是很一般的,放到哪里都可以用。要想有针对性,比如关于妇女儿童的情况,要结合当地的疫情情况和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把这些信息都应该放进去,这样它就更有针对性,如果你是泛泛地说,可能会使受众感觉到这个事和我没关系。所以宣传教育也是一种科学,不仅仅是你把这些知识写在纸上、放在电视画面上或写在展板上就可以了,一定要使受众感到这些东西和他有关,对他有有关。目前在我们国家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多待研究和改进的地方,在澳大利亚,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如何根据目标人群的实际和需求,来提供能解决他的问题、满足他要求的一些信息,而且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也符合他们的习惯和方式。

  追问:卫生部门有没有什么针对性的措施?我去天津采访的时候,他们今年就特别加大针对社区的艾滋病宣传,但他们也会问,我们请哪些专家,或者你认识不认识有关的专家,他们也挺茫然的。卫生部门有没有相应的计划,或者是对社区的干部进行培训。因为我们的医护人员懂的比较多,但是没有时间做这方面的工作。

  孙新华:一方面,各个地方都有这方面的培训内容,全国妇联也跟我们合作,我们有一个“妇女面对面”的活动,一直在开展着,针对各个地方不同的人群、妇女不同的需求,都有不同的教材。我们通过妇联权益部,他们通过各级妇联,一直到基层的妇女专干来落实这项工作。妇女面对面的工作一直从2003年开始持续到现在,都还在和他们合作。在我们的示范区里面,还有一部分经费是用于妇联开展妇女面对面工作的,都是由各个示范区直接给到妇联去。

  宋树立:在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有一个信息,向大家介绍一下,在今年11月中心,我们委托全国12320管理中心,在全国19个已经开通了12320卫生热线的省份开展公众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率和获取途径的电话调查。12320是一个全国的卫生服务热线,在22 个省都已经开通了,我们取的是19个省,做了一个防控知识知晓率和获得途径的调查。调查人群共12605人,有效应答人数是12222人。结果表明,公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是81.3%,政策的知晓率是91.2%,其中城市居民的基本知识知晓率是83.3%,农村居民是73.7%,这和中国疾控中心 2008年做的一次知晓率调查相比,数字有所上升,但是因为样本不一样,统一方法稍微有点区别,统计学上的意义我现在没法给出,但是从数字上来看是有所提高的。城市居民的知识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公众在15-30岁年龄组对艾滋病知识了解率是最高的,46-60岁年龄组是最低的,这可能也回应了刚才说的有一些老年人感染率上升的情况,可能和他的艾滋病知晓率低也有一定关系。女性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高于男性,学历越高,知晓率越高。我们还专门对公众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渠道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公众更多地是从媒体上获得艾滋病防控知识,就是说媒体的作用至关重要,依次是电视、网络、报刊、广播。艾滋病防控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参与、全社会共同通力合作的工作,也希望广大媒体朋友能够加入进来,大家把艾滋病防控的政策、知识传递出去,既要注意内容的传递,同时我们还要在方法、渠道上多加研究,使得我们的传播更加有效率,更加有针对性。

  香港健康卫视记者:有两个问题。

  第一,现在患者会遇到医院的医生推诿艾滋病人的事件,请问这些患者有没有什么申诉渠道?我们有没有考虑开设这方面的热线?第二,现在我们国家对艾滋病人有免费治疗的政策,但是有不少病人反映免费的药物比较少,出现了耐药性以后只能自费其他的药物,导致经济负担比较重,现在商业保险的购买上也有一定困难,请问卫生部门有没有关注到这个问题?会不会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改善?

  付文豪:关于申诉的问题,如果是遇到推诿和拒绝的,可以和医院进行沟通。同时我们向社会公布定点医院的名单,可以转诊到定点医院,如果确实有问题,可以向它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反映。医疗争议或是艾滋病人就医时遇到推诿或拒绝等现象,卫生部都有明确的要求,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受理相关投诉,统一受理以后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孙新华:我来回答一下关于免费药物的事情。的确是这样,我们的抗病毒药物选择余地不是太多,一方面我们用的都是仿制药,现在我们还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所以我们会受到国外的限制,只要是好一点的药,价格就会比较贵。现在我们在药物选择上比国外确实要单一,还要加强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同时也在尽可能地和这些厂家谈判,尽量争取以比较优惠的价格拿到国外的好药。

  关于商业保险的问题,目前没有直接针对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这个病种的保险。在其他病种的保险上,也有对艾滋病的歧视条款,比如规定如果你是艾滋病人将除外。有关问题也在进一步协商之中。

  健康报记者:刚才孙局长讲到我国成人抗病毒治疗在发展中国家居前,而且已经治疗的病人病死率很低,卫生部每月疫情发布的时候,艾滋病的死亡都在1000例左右。请问,根据疾病的进程,我国的艾滋病死亡是否已经达到最高峰?未来几年会怎样?

  刚才提到手术的情况,请问医务人员的艾滋病暴露情况怎样?艾滋病暴露以后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怎样?关于应急药物的储备,在我国的覆盖区域有多大?如果基层医院的医生暴露以后,能不能也获得这种药物?

  吴尊友:首先是关于死亡的问题。在存活的感染者中,病人的比例越来越高,最近几年确实处于死亡高峰,估计近一两年死亡高峰会有向下走的趋势。这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感染的人愿意不愿意尽早来检测。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扩大救治的覆盖面,使更多的感染者能及时得到治疗,特别是处于晚期的病人的治疗。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我们预测,未来两年的死亡率会出现下降。

  关于职业暴露的问题,天津的情况报告以后,大家都很关注。实际上医务人员在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确确实实有不少风险。我们每年对全国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单位,包括公安、司法在日常工作当中和感染者接触过程中会造成体液、血液的接触要进行统计,即职业暴露,去年全国总的统计是1043人,其中来自医疗机构直接为病人手术或提供其他医疗操作的是700多人。对于每一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我们都有明确的记录,什么时候发生的、怎么处理的。实际上在几年以前已经出台了关于职业暴露处理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各个省、各个市都有紧急预案,一旦发生以后,基本上都能保证24小时以内使用抗病毒药物,通过规范处理以后,像去年的1043人,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生一例感染。当然职业暴露发生以后,对医务人员也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你可以想想,如果你暴露了一个艾滋病感染者,你担心自己感染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还有是吃抗病毒药物预防的毒副作用也是很难受的。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很幸运地看到,通过努力,这些在工作中出现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没有发生一例造成感染的。不光是去年,对过去几年我们都进行了跟踪,都没有发生。

  孙新华:关于职业暴露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医务人员比较关心的问题。国外发生过职业暴露造成感染,美国就报道过这样的案例。虽然我们的发生率低,但低并不是没有问题,我们还是要重视这个问题,特别是我们很多医院的大夫都面临着这种风险,我们准备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职业暴露的相关管理办法,已经起草了,正在征求意见,不久以后还将在社会上征求意见,并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同时,我们也建议把艾滋病职业暴露列入职业病,现在部里相关部门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及时处置措施,包括药品及时供应、及时服药等,但是后续的处置还不健全。为了减轻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我们要更进一步完善职业暴露的管理办法,包括认定,包括今后怎样补偿等。

  张福杰:我补充一点。如果一个艾滋病感染者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话,他可以存活一年半的时间。现在我们已经治疗了19.7万多人,已经确实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

  我们继续分析了一下我国目前这两年死亡的人数,发现有70%的病人还没有服用抗病毒药物就死了,是因为发现太晚。实际上我们国家在从艾滋病确诊,符合治疗条件,到开展抗病毒治疗,平均的时间只有两到三个月,在这点上我们是优于美国的。美国定的2015年国家目标是从艾滋病确诊到国家给他提供服务,在三个月之内达到85%。其实我国的从诊断到治疗,国家各级医疗部门和疾控部门已经有很好的合作。

  作为一个医生,从事艾滋病工作这么多年,我也希望通过媒体向社会呼吁。艾滋病的治疗,尽管几乎可以活到预期寿命,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如果是一个非常晚期的病人,即便给他做抗病毒治疗,治疗的效果也是很差的。我们给大家一个数字,在新发表的研究报告里显示,如果CT4小于50,给他吃抗病毒药物的话,预期只能多活14年左右。但如果CT4大于200,同样在这个国家,我们给他做抗病毒治疗,他可以多活40年。在荷兰的研究报告显示,一个35岁的病人,男病人通过治疗可以多活53岁,女病人甚至可以多活57岁。所以说抗病毒治疗非常有效,但如果是一个已经到了中末期的病人,这时候医疗机构的帮助就大大打了折扣。希望社会媒体呼吁,我们要重视艾滋病,要把艾滋病先诊断出来,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要尽快接受抗病毒治疗。

  孙新华:张教授说的话非常对,得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了艾滋病以后不治疗。如果CT4小于50,用什么药的效果都很小了。所以我们呼吁感染者,只要是感染了,你要尽快站出来,及时治疗,如果你治疗得晚了,我们医生也没有办法。所以希望媒体帮助我们向这些人呼吁尽早出来治疗,得了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及时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一是病毒载量下不去,二是将来发病以后花费也大,越早治疗越经济,效果也越好。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一些人觉得自己好好的,为什么要吃药?因为这个病是看不见的,你感觉到不行以后再治疗就晚了。就像高血压,你犯了病,昏迷了,再治已经没用了,在平常没感觉到的时候就先要服用,把这个病控制好,这样才有效,不然的话是无效的。

  搜狐健康记者:刚才专家也说到商业保险对艾滋病的报销情况,请问我们国家医保对艾滋病的报销情况,包括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保,哪些部可以报,报销的比例如何?因为四免一关怀是可以提供免费药物,住院费用报销呢?

  第二个问题,山东是计划推行艾滋病大病医保,全国性的大病医保政策未来的情况怎样?

  宋树立:全国大病医保的情况,建议你询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孙新华:新农合是卫生部管,城镇职工和大病医保归人社部,但我们了解到,有些药物是可以报销的,但是在新农合里,我们有一个特殊政策,从今年开始,提高农村重大医疗保障工作,刚刚在江西开了推进会,从今年开始,在新农合里,把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病作为15种大病之一。在江西是分级的,今年最高的可以报到 5.4万,但是在县医院、市医院和省医院的报销比例不一样,打个比方说,在县医院可能报百分之百,但在市医院就能报90%。各个省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采取补助的办法,像河南,他们原来是每个月每个病人给390块钱的补助,用于医疗费,最近已经提到600。

  关于抗病毒治疗由各个省统一采购以后分发到各个地方,病人定期到医院去领取就可以了,不涉及到钱的问题,涉及到钱的问题就是机会性感染。现在有这样几种方式,一个是新农合,有的省给予特殊的补贴,像云南,每月给1000块钱,各地的方式根据经济发展和保障水平不同而不同,经费也不一样。总的原则是要尽量减少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或就医、或抗机会性感染的负担。民政部门也正在研究出台医疗救助的问题。

  中国健康界记者:我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今年的艾滋病疫情中,经性途径成为主要途径,前几年的报告里经常有一句话是说艾滋病蔓延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经性传播成为主要途径是否也证明了艾滋病蔓延从高危人群向普遍人群蔓延加剧了?第二个问题,刚才提到艾滋病手术定点医院的问题,目前也有一种争议,不知道目前这个趋势是更多的做强定点医院,让它能够治疗更多种类的疾病,还是说我们更多的把艾滋病的治疗放到综合性医院中,就是不把他视为一个特殊的患病人群,这两种趋势目前是如何定位的?因为目前有存在一个争议,如果我们继续做强定点医院的话,有可能会涉及到歧视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梅毒,刚刚生新生儿梅毒患病率在上升,2010 年《柳叶刀》杂志上有几位中国学者有争论,就是到底中国的梅毒疫情是在上升还是下降,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当是也提到是不是跟我们取消婚前性检有关,我想问目前梅毒上升的趋势到底怎样?

  吴尊友:就性传播的比例提高是否可以解读为艾滋病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或者说更加扩散,我们仔细看一下艾滋病疫情经性传播的增加幅度,一个比较大的比例是男男同性恋,这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在今年占20%多,还不能解读为向一般人群扩散,还是一个高危行为造成的。

  关于异性传播,确实有这种迹象,更多的表现在已经通过高危行为感染以后向配偶的传播。应该说,这种蔓延比过去两年更广泛一些,这也还停留在局部的地区,不能解读为在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这种现象,只是在局部地区这种蔓延的情况比以前又明显一些了。我讲的局部地区就是艾滋病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

  关于梅毒的问题,在专业技术领域里意见一直也不一致,在《柳叶刀》上有发表文章,在《新英格兰医学》上也有发表文章,国内专家的意见也不一致。现在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有些诊断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分析,特别是看了一下艾滋病监测哨点,现在每年我们对1888个哨点坚决监测,特别有关系的一个是孕产妇,我们监测发现,孕产妇当中的梅毒感染率在过去几年没有出现上升,反而还有下降的迹象。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解读,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来源的疫情有打架的现象,这部分还需要进一步梳理。从方方面面的数据来看,现在还不能完全解读为梅毒快速上升,我们的监测数据显示还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和前两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主持人:我们今天请来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的苏穗青教授,请她就梅毒的问题作个补充。

  苏穗青:关于梅毒,特别是先天梅毒,我们从2010年开始已经把梅毒母婴传播工作纳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之所以把它纳入到我们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当然是因为和它的传播途径、防治人群和我们防治手段与艾滋病有相通的,把三个病捆绑到一块儿,能扩大我们的防治效果。

  我们应该以更科学的观点来对待毒的情况是否上升这个问题。我们开展这个项目的监测,特别是通过母婴传播来监测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的发生,到现在仅仅有一两年的时间,现在去断言它就是一个上升,在时间的问题上和更长的观察上,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地观察。

  还有一个情况需要关注,目前来说,梅毒的表现形式和在解放初期的表现形式还是有所变化,我们发现更多的是潜伏梅毒,就是没有更多症状的梅毒,在这些梅毒的防治方面,要需要通过我们的检测手段才能发现,我们也非常关注这一点。先天梅毒的诊断标准目前也正在统一和规范。

  张伶俐:我再补充一下。刚才记者提到梅毒发病率上升与婚检的关系。婚检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保护新婚人群的健康,通过婚前医学检查,对其进行健康指导。我国目前性传播疾病防治形势还不容乐观,婚检是保护新婚人群身心健康的第一道的防线,是将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关口前移的重要措施。

  付文豪:关于定点医院的事,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有平等就医的权利,这个我们应该保护,但是从治疗的角度来讲,它也是一个传染性疾病,从现在的医疗水平以及资源分布来看,对它的治疗水平和院感防护上还是有一定要求。还涉及到管理链条的事情,如果所有医院都这么管理的话,管理的成本很高,难度也比较大。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是采取一个定点治疗的管理策略,同时我们强调所有接诊的医疗机构应该进行接诊后咨询和及时转诊。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我们会适时地对相应的医疗管理政策进行调整。

  主持人:今天的通气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