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二)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二)
关键词:农兽药残留  环境标准样品  进口标准品  中检所标准品
  【临床意义】
  血液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肾小管既不重吸收,也不分泌,滤过多少,排泄多少。在肾脏疾病初期,血清肌酐通常不升高,只有在肾脏病变较为严重(GFR下降至正常的50%以下)时才会升高。在正常肾脏血流量的条件下,血肌酐值如升高至176~353μmol/L,提示中度至严重的肾损害。血肌酐测定对晚期肾脏疾病的临床意义较大。在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方面,血肌酐比血尿素的灵敏度低,但血肌酐受饮食、运动、激素、蛋白质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较少,所以诊断特异性比血尿素高。
    尿肌酐排泄量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脏疾患、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某些消耗性疾病、发热以及饥饿等。尿肌酐排泄量减少见于肾脏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瘫痪、贫血、伤寒、结核、破伤风等消耗性疾病及肌肉萎缩和肌肉营养不良等。
  【注意事项】
    1.碱性肌酐苦味酸复合物的吸收峰在485nm,过量苦味酸离子存在于反应液中,在波长低于500nm时会产生明显的吸收。
    2.反应温度以15~25℃为宜,10℃以下,会抑制Jaffé反应;温度升高,空白、标准、测定的吸光度不成比例地增高。
    3.呈色后标准管吸光度较稳定,但测定管吸光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可能与血标本中存在的非特异性物质有关,故加显色剂后在30分钟内完成比色为宜。
    4.苦味酸纯度要求高,若含有杂质,则使试剂空白吸光度增加而影响测定结果。
    5.血清(浆)标本若当天不能测定,在冰箱中可保留3天,若需长时间保存,宜于-20℃保存。
  【评价与思考】
  1.肌酐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化学法、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学法一直沿用Jaffé反应原理及多种改良方法,如:漂白土吸附法、动力学法、双pH法等,包括碱性苦味酸比色法、速率法等。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异性高,准确性好,一般作为参考方法。目前应用于临床
的方法主要有以.Jaffé反应为原理的碱性苦味酸速率法以及酶法。
  2.本实验方法属.Jaffé反应法,特异性不高,维生素C、丙酮酸、葡萄糖、乙酰乙酸、丙酮、胍类、蛋白质等均能与苦味酸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称为假肌酐。假肌酐存在会导致结果偏高,红细胞中假肌酐物质较多,约有60%,血浆或血清约20%,尿液约5%,故肌酐测定不宜使用全血标本。血清和血浆需制备无蛋白滤液后再测定。
  3.肌酐含量在1320μmoL/L以内线性良好。回收率受无蛋白滤液的pH影响,滤液pH在3~4.5时,回收率为85%~90%,pH在2以下时,回收率接近100%。
  4.苦味酸与肌酐的作用时间  在反应最初20秒内,血清中快速反应假肌酐类物质迅速与苦味酸反应。慢速反应假肌酐类物质一般在80~120秒内才开始与苦味酸反应。这样,在20~80秒,出现“窗口期”。在窗口期内以肌酐与苦昧酸的呈色反应占主导地位。有研究者发现“窗口期’’的上限为60秒。如果选用25~60秒为测定时间,可以有效地排除干扰,提高了分析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肌酐浓度与吸光度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简化了去蛋白的烦琐步骤。自动生化分析仪苦味酸速率法测肌酐即利用此特性。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