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普艾”初见成效,细节仍需努力

2010.12.05
  对于“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的提问,竟然有将近一半的人不能给出正确答案。这说明,虽然知道血液可以传播艾滋病,但究竟是什么样的血可以导致传播,具体到这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很多人还是比较欠缺。

  从本期《新京报》“京报调查”的结果看,现在关于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很多人都知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因此,普通的学习生活接触,如一同吃饭、握手等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在调查中,有超过90%的被调查者能正确回答出,和艾滋病人一起吃饭不会感染艾滋病,90%以上的人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减少艾滋病传播,可以充分说明关于艾滋病传播的基本常识,已经广为人知。

  但是,目前人们对于传播途径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一个表浅的层次。虽然知道血液可以传播艾滋病,但究竟是什么样的血可以导致传播,具体到这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很多人还是比较欠缺。因此,尽管是知识较为丰富的大学生们,面对此类问题也较为懵懂。对于“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的提问,竟然有将近一半的人不能给出正确答案。其实类似的问题还有,用扎过艾滋病人(包括携带者)的针头扎其他人会导致传染吗?很多人也不能正确回答。恐怕以后应该向公众说明,除了输血这种直接的方式,血液还可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传播艾滋病。

  在艾滋病刚刚出现在我国时,由于它属于性传播疾病,很多人对艾滋病患者有一种鄙视的态度。如今,人们的态度已经有了良好的转变,将他们视为平等的群体,不再歧视。在面对如何对待身边的艾滋病患者的问题时,多数人都选择了“不歧视,交往时注意”的答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所谓的不歧视,目前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理念上,在实际行动中能否做到,还不得而知。

  近日《南国今报》报道,广西柳州有一个年仅六岁的艾滋孤儿,不仅村里没人敢和他在一起,就是他最亲近的奶奶,也不肯将他接回家,而是让这孩子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一间漏水的屋子里。今年九月孩子本该上学了,可是一些家长却联名抗议将孩子挡在了校外。

  这篇报道至少说明,要想真正做到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在我们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无辜的孩子,人们尚且如此,不难想象对于成年人会采取什么态度。人们不能真正和艾滋病人走到一起,其实还是和艾滋病防护知识不足有关,因为和艾滋病人在一起不是吃饭、握手那么单一。很多人担心:假如艾滋病人某处磕破了皮,是否有传染性,人们该如何面对。或者自己某处有了破溃,还能不能接触艾滋病人。特别是一些小的破溃,不易觉察的时候。

  因此,对于艾滋病的宣传,不仅要向大家提供一些原则性的知识,更要为公众提供一些更为细节的知识。毕竟,目前的医疗手段,对艾滋病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人们对艾滋病的防备心理必然强于一般的传染病,要完全消除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顾虑,没有一些更为完善的相关知识是很难做到的。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