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黄河水质监测支撑与服务能力将快速提升

2007.6.04

      5月25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召开黄河水质监测工作座谈会,传达贯彻水利部2007年水利系统水质监测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并结合黄河水质监测工作实际,提出了五项措施,以进一步提升黄河水质监测的支撑与服务能力。该局强调,全面快速提升水质监测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支撑与服务能力,是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和亟需持续深入研究的课题,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在“十五”所取得的成绩上,通过“十一五”时期的继续努力,使黄河水质监测的支撑与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据悉,这五项措施是切实履行水利部赋予流域机构在流域水质监测方面的组织、协调与技术指导职责,强化流域层面的监测管理,建立和谐的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推进流域监测工作的发展;以省界为重点,逐步完善流域重点水功能区监测站网,充实水功能区监测信息,为水功能区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撑;以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黄河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加快监测手段与信息管理的现代化;积极开展多泥沙河流监测技术研究,加快黄河水质监测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强化水质监测的人才和经济保障能力,加大水质监测人才培养和岗位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监测质量的整体水平。    

    会议还研究部署了黄河水质监测的近期工作重点,即:力争年底建成豫鲁黄河省界水质自动监测站——高村自动站;年内建成黄委系统第一个入河排污口远程监控系统——支流沁河入黄口渠首水质自动监测远程监控系统;在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方面实行向基层水质监测部门的投资倾斜,加强基层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进一步提升基层实验室仪器设备装配水平和各类水质信息的采集能力;进一步加强流域与省(区)的合作,有针对性地与省(区)水质监测部门进行技术交流,促进信息共享,加速信息流程,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加强评价方法、技术标准等基础研究,制定适用于多泥沙河流水质监测的统一技术规范,开展水质有毒有机物研究和水生物评价体系研究。    

    “十五”期间,黄河水质监测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在监测手段方面,建成了国内第一座适用于多泥沙河流的水质自动监测站——黄河花园口水质自动站,黄河干流第一座省界水质自动监测站——黄河潼关自动站,引进引动实验室的同时更新和升级常规测试手段,购进原子吸收、气相色谱、原子荧光、气质联机等仪器设备以及用于现场测试的COD快速测定仪和多参数测定仪。在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发完成了“黄河流域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国内第一个用于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数字化监控系统——黄河水资源保护监控中心。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引进开发了水利系统第一个“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按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的要求,不断修改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控制措施。在监测模式上,打破了传统的实验室常规监测的单一模式,建立了“常规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定点监测与机动巡测相结合、定时监测与实时监测相结合,加强并完善监督性监测”的新模式。整个“十五”期间,黄委系统共取得各类水质监测数据5万余个,为黄河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和优质服务。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