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专家称地球进地震活跃期说法不准确

2011.3.26

图表:日本大地震灾情报告。

  地震、海啸、核泄漏,一场巨大的复合式劫难突袭日本。防震经验丰富的日本猝遭强震,缅甸近日也遇强震,关于地震预警和地球是否进入地震多发期的疑问再次摆在人们面前。

  为此,记者走访了德国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德籍华人汪荣江博士。汪荣江从事地震学研究近30年,在地学数字模拟、地震早期预警等领域有一定建树。

一问:里氏9级的日本大地震难道完全不可预知?

  答:就现阶段而言,短期临震预报,世界哪一个国家也做不到。我们不能预先判定地震的确切时间和地点,科学在这方面还没有突破。

  虽然短期临震预报不可能,但地震中长期预测评估,则是人们必须要做而且也能做好的工作。没有地震发生时,地球其实也在发生地表位移,板块间会慢慢错动,研究人员可通过高精度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观测板块相互作用。如果发现某些板块长时间被“卡住”或“粘住”,没有位移,而它周边区域滑动相对较多,就可以判定这个区域发生较大地震的概率在上升。

  事实上,日本大地震发生前,震源区域早已被科学家标成红色,即认为这一地带能量显著蓄积。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它具体什么时候震,能量会有多大。

二问:素有“抗震强国”之称的日本在此次灾难中死亡过万,日本的预警系统失败了吗?

  答:这次日本的地震预警工作,仍然是世界一流。日本这次的预警在大地震横波抵达前10秒发出。不要小看这几秒钟,它可以让许多人及时避难逃生。

  “预警”与“预告”不同,预告是指地震发生前就做出判定,短期预告基本不可能;而预警是指地震或者海啸发生后,利用第一轮破坏性力量抵达前的宝贵时间,快速向公众发出避难警报,经过严密而科学的设计和演练,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这次大地震后约3分钟,日本就发布了海啸警报,列出了海啸抵达时间,而美国大约是地震发生后9分钟才完成计算,作出预警。加上日本完备的预警手机短信发送系统,预警信息可在第一时间发送。

  然而,海啸预警面临一个全球性难题:我们还不能精确测算海啸强度。日本预警时估计海啸也就3米至6米,而实际情况是,有些地方的海啸足有二三十米。

  计算海啸强度的关键是迅速确定震源位置和地壳的破裂分布,然后引用合适的位错数据模型,推算出海啸的强度和运动路径。日本大地震这种发生在俯冲带的地震,地壳形变数据只能从陆地这边得到,而冲向陆地的海洋板块位于海下,人们无法立即获取数据。由于日本在地震来袭时对位错分布算得不准,加上没有选择好合适的数据模型,在海啸强度的判断上出现了较大误差。

三问:地球是否进入大地震活跃期?

  答:地球总体上进入地震活跃期的说法并不准确。环太平洋板块以每年30厘米的速度俯冲,它被哪里卡住了,哪里就会蓄积能量。每年这个板块都会以地震这种极端方式释放能量,之后再进行新的集聚。这是一种周期性,但并不存在严格的地震周期,因为能量可能通过大地震释放,也可能通过多个较小的地震,其中没有固定规律可循。

  具体到日本东北部海域,人们可以认为,未来几十年这里不会再发生这样大规模的地震,因为它积攒的能量释放掉了,再次积蓄需要一个过程。

  这次大地震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是唤起了人们对于复合式灾难的深度思考。地震海啸对核电站造成严重冲击,这在人类灾难史上还是第一次。以前,人们对各类灾害的评估和防范大多相互独立,而现在则要把地震、海啸等主灾和可能的次生灾害结合起来考察,形成一个链条,以便在应对灾难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