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头顶双重紧箍 台泥(重庆)水泥勇走降氮脱硝之路

2012.9.19


        2012年开年,水泥行业走到五年以来的拐点处,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标准”正在酝酿出台。

环保部人士透露,具体“施压”的是水泥行业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将从现行的800毫克/标准立方米收紧到300毫克或400毫克。

在当前水泥产业面临市场需求疲软,大部分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即将出台的环保标准无疑是为水泥行业又套上了“环保紧箍咒”。业内人士担心,“依据这一标准,国内几乎没有排放合格的水泥企业。”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金箍下,台泥(重庆)水泥有限公司却一次性投入1850万元,大刀阔斧地实施降氮脱硝技术工程,成为重庆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说起实施脱硝的初衷,台泥(重庆)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泥重庆水泥)总经理安新国用一句话概括,“环保是责任而不是成本”。

史上最严环保标准

“水泥业史上最严厉环保标准”即将出台的消息,源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安徽海螺集团调研时称,现在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为100毫克/标准立方米,而新型干法水泥窑的氮氧化物排放普遍在800毫克/标准立方米左右,“环境保护部正在研究的排放标准将会很严格。”

与铅蓄电池、电镀等行业因为突发污染事件而受到环保部门施压不同,这次水泥行业的“紧箍咒”源于其氮氧化物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直接对我国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指标造成压力。

张力军表示,“十二五”时期,水泥行业是减排氮氧化物的重点行业,全国每年新增水泥产量占世界新增产量80%以上,今年水泥产量将突破20亿吨,其氮氧化物排放量已达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地步,成为仅次于火电之后的第二大行业。

氮氧化物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的减排指标之一,目标是5年内降低10%。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近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时透露,今年前三季度,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7.2%。近来一直被民众关注的PM2.5,其10%为氮氧化物氧化为硝酸根所贡献。氮氧化物对人体有危害,也是造成区域酸雨、生成臭氧的重要原因。

从《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中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治理氮氧化物排放的决心。规划明确规定,加强水泥、石油石化、煤化工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石油石化、有色、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要进行脱硫改造。新型干法水泥窑要进行低氮燃烧技术改造,新建水泥生产线要安装效率不低于60%的脱硝设施。

此外,规划还设定了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截止2015年末,力争水泥企业户数比2010年减少1/3。目前,全国水泥企业数量高达3000多家,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将面临淘汰。毋庸置疑,提高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也将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

张力军也强调,环保部已经与各省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如果未完成减排任务,将实行集团环评限批。也就是说,假如一企业集团下属水泥厂此项标准不达标,整个企业集团都将面临环评限批。

“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施行新标准,就相当于所有汽车的排气管都要换新的。”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说,新标准堪称是水泥行业历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标准,对水泥行业产业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

孔祥忠透露,即便是按照每标准立方米400毫克的标准,包括行业的龙头企业像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中建材集、中材集团在内,国内基本上没有排放合格的水泥企业。

水泥行业双重紧箍

“最严环保标准”酝酿的同时,水泥行业还头顶着市场需求疲软、水泥大幅减产、大部分企业亏损的“市场紧箍”,不免让大家质疑,难道我国水泥行业走进了“寒冷的冬天”?

投资作为决定水泥需求量的重要指标,全社会固定投资的走势就决定了水泥需求的走势。然而,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自去年初开始,全国城镇月度固定投资虽然保持着较快增速,但实际上月度投资增幅在不断下滑。尤其是接近年底的时候,固定投资增速从35%下降到了5%左右。而今年前四个月,虽然固定投资额增幅再次爬升到了20%左右的位置,但仍是在逐月小幅下滑,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降低了不少。

自去年开始,中央政府要求固定投资的投向要转变方向,侧重于保民生,使得很多资金的投向都不再是基建和地产等方向,最终导致了水泥需求的下滑。

与之相应的,是水泥产量的不断下滑。今年一季度,辽宁省累计水泥产量455.65万吨,同比减产19.3%;浙江省水泥累计产量1968.1万吨,同比减产14.2%;河北水泥累计产量2155.2万吨,同比减产9.7%……种种迹象表明,水泥需求疲软正在侵蚀整个市场。

目前我国的水泥企业营运状况,甚是凄凉。从披露的上市公司来看,一季度鲜有盈利的,翼东水泥一季度更是预亏2.5亿元,天山股份预亏1.33亿元、四川双马预亏3000万元至3500万元,亚洲水泥也发出大幅预亏的警告。作为中国水泥行业排头兵的海螺水泥也没能幸免于难,一季度利润比下滑,并且利润来源大部分为政府的财政补贴。

总的来说,受限于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调控等诸多因素制约,无论是整个水泥行业还是单个水泥企业,都处于一个相当不景气的时期。降氮脱硝政策推行,对目前的水泥企业而言可谓是祸不单行。

“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到今天,又来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向,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环保部对氮氧化物排放已有要求,但是没有量化。一些水泥企业也在零星上马一些氮氧化物减排项目,只是在整个行业里并没有推广开来。”数字水泥网副总裁陈柏林告诉记者。

截止目前,全国的水泥企业,除湖南湘潭,四川成都有两家实施烟气脱硝的水泥企业外,几乎没有任何水泥企业开展了降氮脱硝控制工作。

陈柏林总结,水泥行业的氮氧化物减排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仅仅是一项减排项目,没有节能效益,只有成本增长。“氮氧化物减排仅设备至少有几百、上千万元的投入,此外还有运营投入,这对企业而言,都是不愿意接受的。”企业无利可图,面对的都是成本投入,仅凭借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缺乏力量的。

然而,台泥重庆水泥却凭着这一份社会责任感,将降氮脱硝进行到底,成为重庆地区第一家完成降氮脱硝控制的水泥企业。

“可以说,我们是重庆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安新国感叹,在目前企业成本盈亏平衡的严峻形势下,硬着头皮实施脱硝技术工程,难度确实很大。除去技术工程的一次性投入,工程运行中还有连续性的投入,目前估算单是日常的运行每吨水泥的成本都会增加3.5―5元的成本。“水泥的成本增加了,但水泥的价格没办法抬高。”安新国说:“实施脱硝,唯一的好处就是环保效益。”

“最严厉环保标准”提出之初,就有水泥研究设计院相关人士进行了初步估算:新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修订后,加上水泥脱硝设备投入,每吨水泥成本将增加20元-40元。以去年水泥产量计算,全行业将增加成本400多亿元。

孔祥忠也表示,“按照前3年的行业平均利润计算,这一新标准将吃掉全年利润的50%”。

降氮排放60%以上

“现今的水泥企业,不能光图经济效益,更多的,应该肩负起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安新国说,正是因为台泥重庆水泥对社会、对环保的认真负责,2011年6月重庆市环保局在全市水泥企业中选出四家龙头企业进行脱硝技术示范时,台泥重庆水泥就位列其中。

2011年11月,台泥重庆水泥经过5个月的酝酿,率先在重庆市水泥企业中实施脱硝技术工程。项目总投资1850万元,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双线运作,力争将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60%以上。

“双线运作,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在台泥重庆水泥生产车间,脱硝技术工程调试组副组长唐新宇告诉记者,空气分级燃烧技术是把供给燃烧区的空气量减少到全部燃烧所需用空气量的70%左右, 从而降低燃烧区的氧浓度,形成燃烧区“负氧状态”,降低燃烧区的温度水平的同时,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作为有效的分解因子,可以分解部分由回转窑高温煅烧形成的氮氧化物,形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排出。”唐新宇称,空气分级燃烧技术抑制氮氧化物的效果明显,可以降低约10%的氮氧化物排放量。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的效果更加明显,可以降低60%左右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唐新宇介绍,回转窑温煅烧形成的氮氧化物经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处理后,由炉膛向外排出。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就是在炉膛的适当温度窗口设置多个分解剂喷入点,大量的氨水经过稀释之后,从喷入点摄入炉膛,对氮氧化物进行快速分解,最终形成氮气和氧气排出。

在台泥重庆水泥的生产车间内,记者看见四个大型钢罐整齐排列,台泥重庆水泥熟料分厂副厂长李海福告诉记者,罐里是满满的氨水,总共有400吨左右,可以维持脱硝技术工程运行一周。

“6月12日,整个工程经过全面测试,成绩非常喜人。”唐新宇难掩内心的激动,他告诉记者,脱硝技术工程已将整个车间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从原来的800毫克每标准立方降至280毫克每标准立方,整整降低了65%。“按照这样的运行情况,6月底工程就可以正式投入运行。”

走出生产车间,环顾台泥重庆水泥占地800多亩的厂区,不难发现其与别的水泥企业存在很多不同。身在这里,可以见到其他水泥企业难有的青山绿树,听到喧闹都市难得的俐鸟啼鸣,不时还能闻到花的芬香。

“在台泥,每一个员工都把厂区当自己的家,用心打造园林厂区。”该企业环保主管陈灵告诉记者,目前台泥重庆水泥整个厂区已经投入200多万元进行绿化建设,仅果树就种植了5000多棵。除了收获绿色水果,大家还保持厂区山坡原貌,种植了很多当季蔬菜,“吃着自己种出来的新鲜蔬菜员工心里都高兴”!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