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陈润生: 当选院士意味承担更大责任

2007.12.28

面对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耀眼头衔,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润生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而是心态平和地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的采访。
 
“我想我这次能够当选院士主要是评审专家对我两方面工作的肯定。”陈润生谦和地告诉记者,“一是我长期坚持在生物信息学方面进行研究,对基因组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二是我在非编码序列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原始发现。我非常高兴能在这样一个非常前沿的领域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
 
据陈润生介绍,生物信息学是伴随着基因组研究而产生的,因此它的研究内容就紧随着基因组研究而发展。目前,生物信息学主要从事对基因组研究相关生物信息的获取、加工、储存、分配、分析和解释。
 
陈润生认为,这一定义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服务,也就是管好这些数据;另一个是从中发现新的规律,也就是用好这些数据。
 
陈润生介绍,对生物体内非编码序列、非编码基因、非编码RNA的研究则是近年来生物学界和医学界无可争议的热点。美国人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就是由于在1998年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而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且在2001年~2006年,这个领域的重要发现5次被Science归入当年的“年度十大科学发现”。
 
事实上,陈润生是我国最早从事理论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20多年来,他一直在生物信息学领域进行系统研究,曾参加过我国第一个完整基因组泉生热袍菌B4基因组序列的组装和基因标识,以及中国承担的人类基因组和水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研究。
 
由于在基因组信息学领域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曾应邀在1996年日本筑波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大会上作“Kotani Memorial Lecture”,同时获得了“小谷正雄”奖(“Kotani Prize”,生物领域)。而在对非编码序列、非编码基因、非编码RNA的研究中,陈润生和他的课题组在一些特定长度范围内独立地发现了百数量级的新的非编码基因,这些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承认,为我国在该领域取得应有的国际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
 
对于当选院士后的感想,陈润生说:“这次能够当选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但并不是说当选院士了,我的学术水平就随之提高了。科研工作是连续的,当选院士意味着我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应当作出更大的贡献。我要按照院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希望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和起点,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关阅读

陈润生简介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