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关于科研与市场的关系浅谈

2016.1.14

  印象中在07还是08年期间,科学网初步发布受邀在此扎窝,断断续续见证着科学网的发展和壮大。当时虽然我刚刚博士毕业不久,但因为各种原因依然在校园里浸淫着科学探索工作,那是还在理论探索与试验近地航天器惯性/卫星/天文组合导航,接着又是深空探测器的自主导航研究,STK,ENCKER,MATLAB的应用,设计地月轨道,KF/EKF/UKF/PF各种滤波算法被不停蹂躏,然后,然后就有了新的想法。直至2010年,还非常迷恋这种科学研究的苦乐喜悲。待2010年,终于决定走出所谓象牙塔看看,正所谓世界这么大,我想看看。仗着30出头的年龄,自认书读百卷,在社会上闯荡应该是游刃有余。结果是——如你所愿,不是你想象。因为从07年毕业未进入国企或事业单位,体制的威力你懂的,我不可能再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去航空航天院所或高校研究院,如同我多年前一篇博文所述,当前时代是一个高学历消费时代,高校招人有严格的年龄限制——32岁以下,学历限制——博士后出站,经历限制——海外经历等等。此门对我关闭着,还有一扇窗户为我开启着,那就是真实的社会。接着在10年进入一个民营企业做军工产品研制管理,在这里第一次感觉到很多以前自我脑海中想象的场景全然无存,以为自己从电力专业跨越精密仪器的背景可以游刃有余,且从事的工程项目还是和我博士期间研究的导航密切相关,结果就是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仅凭理论和实验或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能完全掌控系统性工作。在反复磨砺过程中,了解了什么是客户需求、如何分析需求、如何设计、如何技术选型、如何制定计划、如何评估风险、如何做预算、如何带团队、如何与客户交流、如何与同事沟通、如何与boss沟通,如何。。。。,而这一切在校园内是少有机会体验和经历的,在这里非常感谢我硕士导师和我博士导师在培养我过程采取的放养状态,让我历练了以目标为导向自己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基础,使得我在亲历市场考验尚能不乱分寸。在2011年,职业再次大转型,从熟悉的导航领域进入能源领域的软件公司。哈,这就是市场,在市场面前,在我们没有能力引导或创造市场的前提下,你要么适应市场,要么被市场淘汰。虽然在从事军品研制过程,软件研发也有涉及,知道软件工程、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原型开发、测试等环节,但那毕竟不是我主要负责的事情。在这从事能源行业的软件公司,没有多久便被安排负责某桶油一个规模很大的统建项目,在这里了解并全程组织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和编写并要通过立项审查,简称可研。要想在从事科研项目,貌似没有这些过程,基本上都是项目有了就开始干了,至于项目背景、项目目标、项目意义、项目必要性、项目需求、项目技术方案、业务方案、风险与控制措施、项目预算、项目计划、项目成果等等都是很少考虑的,即使有这些需求,基本上也是ctrl-C和ctrl-V,问到底为什么?如果还在校园,我会理直气壮说我哪知道为什么?也许会编些理由,至少不会思考的那么深刻,毕竟圈里评审也是你懂的。但是社会上你需要让客户投钱在这个项目上,你就必须说明为什么。好在和团队坚持了大半年,经过三级评审,终于通过了立项评审,项目后续就是进入实施阶段,然后因为各种原因我撤出实施工作。后来做咨询,方案设计,写本子和PPT,也完成了某桶油的一个顶层设计模块,再后来就是到市场火拼,与同行对手PK,印象最深的就是2012年左右,为了争取某能源企业的一个信息化项目,我带领团队摒弃传统PPT介绍推介模式,利用开发的原型直接与用户确认需求,经过几次快速迭代,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同,然后就是进入招投标阶段,结果呢?估计你也猜到了,在我们首轮技术标遥遥领先第二名情况下被要求再做技术澄清,再商务包价,反复几次之后,我们出局了。为什么?需要理由吗?这就是市场,不是你技术好,你产品好就一定有人原因买单。这也是为什么近期我上篇博客写的到底是产品引导需求还是需求引导产品。这里的需求就可以有多种理解的。此外类似场景又在国内另一能源巨头重现,技术方案我们协助完成的,实施方案我们完成的,甚至招标文件也是我们完成的,结果,在如此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我们out了,这就是市场。为什么?原因你懂的——因为我们没有满足部分市场需求,而这需求往往是至关重要的,这里不是什么腐败或者内幕,决策者往往会从宏观考虑取舍。

  另外一个近期的例子是大家也许都关注到了,那就是微软对win8停止技术支持了,算是继vista之后又一款不受消费者待见的短命产品,更不用说winme了,微软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其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也是世界范围首屈一指的,为什么它的有些产品没有市场呢?因为市场是一个冷酷的,不讲人情的平台,市场不愿意购买你的东西,纵然你在这个产品上投入了大量心血/金钱/智慧,那也产生不出相应的市场价值。再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iphone问世,横扫手机领域,我是经历过BP机/小灵通/单色手机/彩屏手机的人,iphone出现之前,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索爱、包括国内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TCL/长虹/阿尔卡特/首信等等,品牌繁多,迪信通也是满大街高分贝广告,大家还经常纠结到底选哪款手机。iphone霸气插入,不出三个月整个手机游戏规则就改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主流手机还有老款那种键盘式的吗?诺基亚没了/hello moto也没了,三星也没啥声音了、手机的战斗机也找不到了,纵然现存的手机品牌也都被大洗牌,已经分化成两大阵营,iphone独此一家PK安卓家族,国内的手机无论是联想还是锤子,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无不以iphone为标杆。难道说诺基亚技术不行?摩托罗拉技术不行?科研能力不行?否也,只是因为iphone出现改变了市场游戏规则,消费者和市场一样也是无情的,很快便抛弃了那几家抱残守缺的大公司。

  以上啰嗦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我们的科研和市场的关系,美国大学尤其是名校,为什么巨有钱而且人才居多,咱们国内科研与高校为什么就显得没有那么多科研资金呢?思考一下科研与市场的关系也许就能理解了,美国名校的科研是为市场服务,为市场提供满足科技需要的人才,为市场预研相关前沿技术,与社会企业紧密结合,企业通过捐款反哺高校。国内呢?财政拨款占主要,高学费只能算补充,企业反哺的很少,造成的就是高校与研究院能用于科研的经费不足,要么分成若干项目让大家申请,要么就变成了行政分配,至于研究成果多数是以论文专著评定,到底和市场有多大关系?不得而知。结果就造成了一方面社会企业严重缺人,另一方面大量高校毕业生择业困难,供求严重失调,我在招聘人员时候已经深有体会,毕业生一方面具备多技能多停留在几本理论上,没有真正实践,另一方面对自己认知严重错位,貌似高薪无责是理所当然。企业要对毕业生进行再培养方能创造价值,而不少学生一旦觉得有点能力了就会跳槽到待遇稍好点单位,这样造成很多企业不愿招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因为一旦招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入职,自己在近一年多时间就成了给受训人员发工资的培训机构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科研就是科学研究,为国家和社会做技术探索,不应过早和市场纠缠。是吗?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就更加担心了,去年震惊全世界的是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的火箭回收经过几次失败后终于成功了,当前正在准备做移动平台上的火箭回收。这意味着什么?仅仅是美国技术领先吗?这项技术成功和成熟后,对所谓航天大国会造成什么影响大家有没有想过?而这些影响就是靠市场衡量的。特别是中国航天,近些年发展势头很好,一方面是国内发星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帮助其它国家发射卫星(咱们发射报价比其它国家低而且性能稳定),国内发星也不能没事就发,是有个数量需求,航天额外创收是为其它国家提供发射服务,但是,大家想象,SpaceX火箭回收技术成熟后发射成本降降低90%,中国航天为他国还有多少机会提供发射服务?

   国家一直鼓励和倡导“产学研政”结合,实际效果没有达到顶层设计的目标,为什么呢?是体制机制还是身份面子或是渠道原因?套用最近比较火爆的快播语录“技术并不可耻”,推而广之,便是“科研与市场紧密结合并不可耻”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