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院士制度怎么改:遴选排除干扰 建立退出机制

2013.12.20

  12月19日,随着53名中科院新增院士和51名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单的公布,2013年两院院士增选尘埃落定。近年来,社会上关于院士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受到广泛关注和期待。现行的院士制度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改革才能让院士真正回归荣誉称号?

  遴选制度——

  被动推荐怎么排除外来干扰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每两年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直接关系到院士群体的学术和社会声誉。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院士评选越来越多受到学术以外因素的影响。很多占有更多行政资源的官员出现在院士候选人名单中,有的地方和单位甚至制定了“院士工程”,组织了强大的公关团队……

  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许智宏院士就曾明确表示,院士增选实行“推荐制”而非“申报制”,候选人应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据了解,在美国、欧洲等国家的院士选举中,一般会联系被推荐人的同行帮助提供相关材料,保密并保证材料的准确性。

  事实上,在我国,部委、地方、学会、单位等都可以推荐院士候选人,这就难免带来行政干预。而且我国是被推荐人自己提供材料,不可能完全做到被动。

  很多院士都表示,院士评选应排除外来干扰,把评审重点集中在评价候选人学术水平和贡献方面。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将强化学术界同行评议,加强接受社会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有效防范非学术因素干扰的制度和机制。”

  退出与退休——

  靠什么打破院士“终身制”

  两院章程都规定了院士退出机制,比如中科院规定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背院士标准,有不少于5名院士书面提议,要求撤销其院士称号时,由其所在学部常务委员会受理并审议后,通过本学部全体院士投票表决,可做出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决定。但实际上这样的案例极少。

  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谢剑平,被冠以“烟草院士”,工程院表示已多次“劝其主动退出”,今后不再受理烟草科技领域的候选人提名或推荐。但谢剑平迄今仍在院士名单之列。

  如何确定学术不端?什么样的院士该退出?如何退出?这是院士制度改革真正破冰绕不开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院士年龄主要集中于70至89岁,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已过了科研创造高峰。所以不少人呼吁院士队伍年轻化,高龄院士适时退休。中国工程院秦伯益院士开风气之先,自己申请,并于2005年获准退休。今年80岁的工程院院士沈国舫申请退休,不料所在学校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婉拒。

  农工党中央提案曾建议,改院士“终身制”为任期制,一期5年,最多连任一期共10年,到任后转为名誉院士或荣誉院士,而不是现行做法:80岁以后自动转为资深院士。

  中国工程院表示,将按照中央要求,“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规范院士退休、待遇、兼职等问题”。根据1983年《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院士退休问题在国家劳动人事制度中加以规范。专家们认为,30多年过去了,我国的科技人才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关政策应做一些调整。

  回归荣誉——

  怎样让院士头衔不会异化

  在我国,一旦当选院士,所在单位和地方政府都会提供各种额外待遇和权力,比如增加津贴、参与重大决策、优先出版著作等,其政治待遇和工作待遇迅速提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机会大大增加。

  对院士所在单位来说,拥有一个院士几乎意味着捧着一个聚宝盆。就在今年,武汉市还出台规定,出一位院士将重奖千万元,惹来不少争议。相比之下,很多国家的院士终身拥有的只是一种荣誉,至于特权待遇,可能只是所在单位的一个永久免费车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直言:“院士原来的定义只是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并非一种职务,但现在的院士头衔被异化了。”

  “中国院士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去利益化,取消一系列与院士头衔对应的权力和利益,让院士回归学术头衔和学术荣誉。”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

  “我希望大家不要过分突出院士这个头衔。”今年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说,“在参与科研项目评审时,我也希望同等条件下优先把机会给年轻人。”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