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帖】最近做原核表达的几点教训和体会


最近在做原核表达,包涵体。以前也做过,但经验不多。从园子里也学到不少。一点失败的教训以及纯化过程中的体会,贴出来与大家共享,同时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1. 首先介绍一下背景。载体是novagen公司的pET22b,Amp抗性。菌株是Invitrogen的BL21 star DE3,是一个蛋白降解酶突变菌株,也就是说是一种优化表达菌株。

2. 第一次失败。第一次做诱导的时候,重复了很多次,但总是诱导不出来。PCR,酶切都正确。但没等测序结果出来就开始做了。失败了。曾在园子求助。后来证明是引物错误。我们实验室合成引物都要先发给purchasing office,然后才由他们与公司交涉。这个office的老太太把引物弄掉了一个碱基。
教训:在实验过程中,再仔细都是不为过的。引物来了后管壁上贴有序列,但我忽略了。

3. 第二次失败。后来重新构建,转化,诱导。第一次诱导时根本就没带。见附图(图片质量太差了,sorry,下面几个帖会逐渐好转。我们都在失败中提高,进步,不是吗)

然后开始找闷头原因。周一下午5点我就接了DE3菌,由于那天人非常不舒服,去看医生了,等了很久,到第二天中午11点才转接!而且是按1:50转接的!也就是菌在转接之前培养了18 h!

我们都知道,带Amp的E.coli在含Amp的平板上培养超过16 h后,菌周围会长出小菌落,我们叫它卫星菌落。这是因为细菌在生长的时候,为了抵抗Amp,会分泌B-内酰胺酶,而该酶会降解培养基中的Amp。对Amp产生抗性的机制和其他抗生素的情况是不同的(具体可以翻看分子克隆)。到菌体生长到足够浓度的时候,培养基的Amp就会慢慢减少。一旦细菌失去选择压力,就可能造成质粒丢失。当Amp降到很低,不足以抑制细菌生长时,未携带质粒的菌就会长得比带质粒的快。所以当培养时间足够长后,培养基中的B-内酰胺酶就会积累到很高的浓度。转接时(我是1:50转的),高浓度的酶可能破坏新鲜培养基中的Amp(而且我用的浓度是50 ug/ml)。这样,就造成最后收集的菌中,大部分都是没有带质粒的菌了。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死亡的菌体分泌一些降解酶,使得表达检测失败。

这两种推测都只是推测,但我觉得第一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使用Amp抗性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70838749.jpg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ukonptp (2013-4-19 13:20:48)

    谈,下一话题

    4. 第三次做诱导就格外小心了。首先,晚上12点我才接菌,到第二天早上就开始转接了。这次用的是100 ug/ul的Amp浓度。转接的时候是1:500稀释。(我不知道1:100行不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在OD600达到0.8的时候诱导。
    转接的时候做对照:IPTG 0 h,
    同时做诱导:2 h, 3 h

    结果见附图。图注的大概意思:
    从左到右的泳道依次是:阴性对照,诱导2 h,诱导3 h;由于我做的是包涵体,所以前面点的都是沉淀,16,17点的上清。但这两个泳道太难看了。后面的胶会好一点,sorry

    主要结果有三:
    A. 有表达,
    B. 阴性对照也有表达,所以这个结果不是很convincing
    C. 目的蛋白应该在30 kD,但分子量显示是36 kD左右(这个问题是个低级错误,接下来的帖子会指出)。

    原因分析:
    为什么阴性对照会有带?我想起表达毒性蛋白的protocol. 表达毒性蛋白的时候,由于DE3可能根本就不长,或者长得很慢,这时候我们会在培养基中加glucose。当培养基中有其他首选碳源,如glucose时,细菌会优先选择glucose,而glucose会抑制cAMP的活性从而关闭乳糖操纵子。
    为什么要加入glucose呢?我们用的DYT或者LB培养基中含有丰富的tryptone。后者可能含有微量的乳糖。所以虽然没有加IPTG,其中的lactose同样可能诱导蛋白的表达。这样毒性蛋白在加IPTG前就开始表达了,杀死或者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那么我的这个实验中,阴性对照出现的带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引起的呢?

    为了验证,进一步做了实验,结果见下一贴。


    40837764.jpg

  • ukonptp (2013-4-19 13:27:18)


    要验证阴性对照中的带是不是由于培养基中的微量lactose的,可以做如下实验,
    A. 测培养基中乳糖含量;
    B. 购买无乳糖培养基;

    但是我不愿浪费时间在这上面。。。卖个关子哈

    实际上,我做了如下的一组处理:
    a. 阴性对照+2%glucose
    b. 阴性对照 without glucose
    c. 诱导2 h
    d. 诱导3 h
    这个处理其实存在设计上的错误。如果要得出严谨的结论,应该要加一个2%glucose的诱导处理。这样,预期的结果就是:

    a, 无目的条带,
    b, 有目的条带,但不够多,
    c, 有
    d, 有
    e, 2%glucose, 诱导,无目的条带或者仅有很浅的带。

    很抱歉,e没有做。那天很久没用的两瓶glucose中的一瓶被污染了。。。

    结果见附图。
    图注的大概意思:
    从左到右的泳道都是按a, b, c, d处理排列的。5-8以及13-16泳道是positive expression control。是pET15b携带b-galactosidase的一个构建。泳道1-8是全细胞蛋白电泳;泳道9-12是取沉淀电泳;13-16是上清电泳。结果:
    a. 有glucose的阴性对照无带(或非常浅)
    b. 无glucose的阴性对照有带,但整体来说比诱导的弱
    c. 诱导的有带
    d. 蛋白大小还是不对(其实是对的,我冤枉它了,请看后面的帖子)。

    结论:培养基中确实很可能存在lactose。而且应该是造成阴性对照有表达的原因。


    30859696.snap.jpg

  • ukonptp (2013-4-19 13:27:45)

    相关疾病:
    头痛
    现在头疼的就是分子量的问题了。

    首先,切胶做MS。见附图。那三个洞洞就是偶挖滴

    根据公司的报告,这个蛋白就是我们要的蛋白。

    然后就开始怀疑分子量marker了。

    细心的战友可能发现了,我下面这个图marker其实跟上面几个图都是一样的,但标的不一样了。这就是我说的低级错误:

    我之前的图是按Tris-HCl buffer,12%的胶标的。但我跑的Bis-Tris胶,而且是MES buffer。而marker在这两种buffer(胶)中所代表的分子量是不同的。有兴趣的战友可以查看下帖中的pdf文件。


    92803121.jpg

  • 雪山飞鹿 (2013-4-19 13:28:15)

    版主大人就是强,总结的相当详细,尤其是对自己每步的错误分析,以及解决的办法的思考更是有参考意义。

    做实验吗,犯错误是难免的,最重要的不是去郁闷,而是想办法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 bs4665 (2013-4-19 13:28:45)

    鉴定目的蛋白不能从分子量来确定,它只是一个参考,而且不同公司的蛋白Marker跑出的带肯定不会一样的,有的差别会很大。鉴定目的蛋白可以通过直接测序,Western or Elisa,等给予目的蛋白的特性来确定的方法进行,否则都不太准。
    还有版主的阴性对照好像含有目的片断是么? 作诱导表达为什么不做一个空载体作诱导呢?这样直观一些,而且可以分清该蛋白是否为细菌的本底表达。跑PAGE时沉淀和上清最好是分开跑,除非你重容沉淀时用和上清同样的BUFFER,否则它会影响带跑出的效果。
    恭喜版主所在的实验室有这么好的条件,祝实验顺利!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望各位大侠赐教。
  • bs4665 (2013-4-19 13:30:05)

    鉴定目的蛋白不能从分子量来确定,它只是一个参考,而且不同公司的蛋白Marker跑出的带肯定不会一样的,有的差别会很大。鉴定目的蛋白可以通过直接测序,Western or Elisa,等给予目的蛋白的特性来确定的方法进行,否则都不太准。
    还有版主的阴性对照好像含有目的片断是么? 作诱导表达为什么不做一个空载体作诱导呢?这样直观一些,而且可以分清该蛋白是否为细菌的本底表达。跑PAGE时沉淀和上清最好是分开跑,除非你重容沉淀时用和上清同样的BUFFER,否则它会影响带跑出的效果。
    恭喜版主所在的实验室有这么好的条件,祝实验顺利!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望各位大侠赐教。
  • qiangren789 (2013-4-19 13:30:45)

    对第一点,有不少战友再提问时都提到分子量不大一样,其实大多是比较正常的,异源表达,出来的蛋白肯定会和原来稍有不同,作个Western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了。当然有条件的作个测序或者MS/MS也不错

    第二点也很重要,阴性对照就应该是dada2006说的这样,还可以加上空白对照:原始菌种,以及阳性对照:已知目的蛋白,就更为完善了

    祝好!
  • ukonptp (2013-4-19 13:31:09)

    关于蛋白marker,我们用的是bio-rad公司的,胶也是precast的,buffer也是它们公司的MES buffer,所以是相当准确的,就是太奢侈了 几乎每次跑胶的时候都跟别人合着跑一块胶,否则太心疼

    至于marker看实际蛋白的分子量,相对MS来说肯定是粗略,但结果仍然是可信的。不同公司的marker,只要其中每条ladder的蛋白是同一个东西,比如BSA, Lysozyme等,应该都是一样。而且公司会有说明的。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buffer是不是公司所指出的buffer(之一)。

    鉴定目的蛋白,测序是比较贵的。我认为MS identification已经足够。如果测序正确,对照严格,大小正确,可以初步确定目的蛋白的表达;
    同意您的意见,western or Elisa是进一步鉴定蛋白的常用办法。

    我的阴性对照是含有目的片段的。确实缺少一个空载体的对照。严格的说,还应该有个不含任何质粒的DE3全蛋白电泳对照。但我当时就拿positive expression control的当没有含我需要表达的目的片段的negative control了。您可以比较一下,positive control的泳道里是没有这条带的。有偷懒的成分在里面但实验成本也确实有点高了,呵呵。

    您说的上清沉淀分开跑的问题我真没仔细想过。多谢了。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与您交流,共同进步!
  • yjf1026 (2013-4-19 13:31:34)


    提个小小的笔误

    pET应该是Novagen的原核表达品牌
  • 子衿青青 (2013-4-19 13:32:21)


    LZ确实细心。以前做过很长时间的表达,与LZ比较起来,真实惭愧,很多问题都没有细细钻研,往往想当然认为怎么样怎么样了。所以谢谢LZ,一方面是这么细致的心得,另一方面是对待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钻研态度哈。
  • 子衿青青 (2013-4-19 13:34:40)


    LZ确实细心。以前做过很长时间的表达,与LZ比较起来,真实惭愧,很多问题都没有细细钻研,往往想当然认为怎么样怎么样了。所以谢谢LZ,一方面是这么细致的心得,另一方面是对待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钻研态度哈。
  • 分子式 (2013-4-19 13:35:18)

    关于分子量我觉得大一点是正常的,这个里面牵涉到修饰问题,虽然是原核表达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修饰,所以实际的分子量往往都是比理论上的大一点。
  • tianmei001 (2013-4-19 13:35:45)


    转接的时候,需要那么小的比例呀,都1/500!?我做的是kan抗性,用1/100(按制备感受态的要求做的),行吗?我问别的同学,还用过1/25呢,要求严格吗?
  • ukonptp (2013-4-19 13:41:06)

    kan抗性1:100没问题。但1:25我觉得高了点。因为过夜培养的菌里有部分死菌,对转接后生长不利;否则直接用过夜培养的菌就可以了,何必要转接?转接后高速培养(大约220 rpm)就是让细菌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数生长期,达到活力最佳状态。否则

    Amp的问题在首贴里已经提了。

    谢谢讨论
  • @STAR@ (2013-4-19 13:42:48)

    结论:培养基中确实很可能存在lactose。而且应该是造成阴性对照有表达的原因。

    对你的这个问题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你培养基中的乳糖含量应该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即使有微量的不足以引起诱导表达。我认为你的阴性对照中的表达蛋白是你在上样的过程中溢出来的。我曾经作出过,阴性对照和阳性菌株蛋白图谱完全一样的电泳图。最终试验结果证实,主要是上样品的过程中不够细心,溢出造成。
    再一个就是,你要做一个空表达载体的阴性对照,更有说服力。
  • @STAR@ (2013-4-19 13:43:10)

    结论:培养基中确实很可能存在lactose。而且应该是造成阴性对照有表达的原因。

    ==============================================================================================================

    对你的这个问题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你培养基中的乳糖含量应该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即使有微量的不足以引起诱导表达。我认为你的阴性对照中的表达蛋白是你在上样的过程中溢出来的。我曾经作出过,阴性对照和阳性菌株蛋白图谱完全一样的电泳图。最终试验结果证实,主要是上样品的过程中不够细心,溢出造成。
    再一个就是,你要做一个空表达载体的阴性对照,更有说服力。
  • ukonptp (2013-4-19 13:44:41)

    很高兴一起讨论。同意您提出的阴性对照问题。谢谢!

    关于前面的问题,

    1. 我用的是DYT培养基,比LB中的tryptone含量高一倍。
    2. BL21 Star DE3是一种优化的表达菌株,invitrogen网站上有一张图片,用该菌株做表达,产量要高于未突变的DE3,因为前者是某(些)蛋白降解酶的突变菌株。
    3. T7 promoter 具有很强的可诱导性。在表达毒性蛋白的时候常用到glucose或者pLysE 菌株。前者抑制蛋白的本底表达;后者能产生一种酶使得在T7 promoter控制下的基因表达得到抑制。这些都是因为培养基能诱导一些本底表达。

    所以,您用的是什么菌株呢?表达量跟菌株,外源片段,加IPTG的时间等等都有关系。从图上您可以看到,我这个蛋白的表达是非常高的。除了加入的lysozyme (14k 左右的那条带),目的蛋白在总蛋白中的量恐怕要达到80%了。所以微量的lactose很有可能诱导出较多的蛋白。

    关于漏样的问题。胶上有说明,18 wells,30 ul。我都是点10 ul样。另外,同样的操作,在第三张胶图中看不到漏样的现象。(可以比较positive control旁边的带)。

    Anyway,我的这个结论缺乏直接的证据。所以我用的描述是”培养基确实很可能存在lactose,而且应该是造成阴性对照表达的原因“。

    要证明这个问题,可以用不含tryptone的培养基,比如Minimal培养基和DYT做个对比。这样也能说明问题。也许等下次做蛋白表达的时候会考虑做一个,到时候再把结果贴上来

    再次感谢您的讨论。
  • dongdongqiang (2013-4-19 13:45:01)

    毒性蛋白表达非常不稳定
  • ukonptp (2013-4-19 13:45:32)

    毒性蛋白表达非常不稳定 您的毒性蛋白表达protocol发一个
    多谢

    ===============================================================================================================

    表达毒性蛋白也有不同的毒性level。园子里关于毒性蛋白表达的帖子肯定不少。

    一般的来说,将菌培养到高OD(要用丰富培养基,比如TB),OD600到4-5,甚至有人做14-16的,然后用低浓度IPTG短时间诱导(如0.4 mM 1 h)。具体的最优化条件,我认为不同的蛋白应该摸索不同的条件(诱导时细菌状态,时间等)。

    也可以用表达毒性蛋白的strain,很多公司都有卖的。如BL21(DE3)pLysS.
  • @STAR@ (2013-4-19 13:46:17)

    关于前面的问题,

    1. 我用的是DYT培养基,比LB中的tryptone含量高一倍。
    2. BL21 Star DE3是一种优化的表达菌株,invitrogen网站上有一张图片,用该菌株做表达,产量要高于未突变的DE3,因为前者是某(些)蛋白降解酶的突变菌株。
    3. T7 promoter 具有很强的可诱导性。在表达毒性蛋白的时候常用到glucose或者pLysE 菌株。前者抑制蛋白的本底表达;后者能产生一种酶使得在T7 promoter控制下的基因表达得到抑制。这些都是因为培养基能诱导一些本底表达。

    所以,您用的是什么菌株呢?表达量跟菌株,外源片段,加IPTG的时间等等都有关系。从图上您可以看到,我这个蛋白的表达是非常高的。除了加入的lysozyme (14k 左右的那条带),目的蛋白在总蛋白中的量恐怕要达到80%了。所以微量的lactose很有可能诱导出较多的蛋白。

    关于漏样的问题。胶上有说明,18 wells,30 ul。我都是点10 ul样。另外,同样的操作,在第三张胶图中看不到漏样的现象。(可以比较positive control旁边的带)。

    Anyway,我的这个结论缺乏直接的证据。所以我用的描述是”培养基确实很可能存在lactose,而且应该是造成阴性对照表达的原因“。

    要证明这个问题,可以用不含tryptone的培养基,比如Minimal培养基和DYT做个对比。这样也能说明问题。也许等下次做蛋白表达的时候会考虑做一个,到时候再把结果贴上来

    ==========================================================================================================

    谢谢!
    在诱导中,乳糖会被不断的降解,这也是我判断培养基中微量的乳糖不会影响诱导的原因。你已经表达出来了,这个问题就不值得深究了。

    祝你试验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