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绿色产业将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2015.5.21

  绿色产业,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都是发展趋势。《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拉动消费需求,以增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能力拉动投资增长,以完善政策机制释放市场潜在需求,推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那么,绿色产业有何特点?如何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本期应知为您解读。

  新兴的绿色产业

  绿色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它把绿色理念贯穿到社会生产过程中,既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又发展零污染或低污染的产业。它不仅具有其他产业的共同特点,还具有自身特征。

  综合性和边界模糊性。在产业构成上,绿色产业与其他经济门类之间有较强的渗透性,也就是说绿色产业的边界有一定的模糊性。因为,许多环保产品与服务往往是由其它经济门类生产与提供的。同时,许多环保产品具有复合功能,既保持了所替代的旧技术与旧产品的使用功能,又增添了其所不具备的环境安全功能。

  区域性和实效性。由于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不同,形成对绿色产业发展需求的区域性特点。同时,发展绿色产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消除各地的环境污染,满足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提高绿色生活品质,因此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会性。绿色产业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产业,它直接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环境相联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高新技术性。绿色产业中大部分产业部门的技术性很强,高新技术大量应用于企业管理、产品质量、信息传递、产品开发或市场服务等方面。

  问题解析

  绿色产业发展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我国绿色产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内部因素

  一是绿色产业规模较小,产品种类比较单一。我国目前的绿色产业链尚未形成,产品趋同现象严重,企业间缺乏协作,投资比较分散,规模效益差。

  二是绿色产业技术含量低,市场吸引力有限。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绿色产业的从业人员素质也良莠不齐,生产与销售脱节,制约了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的绿色产业中,环保产业所占份额较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绿色服务业和绿色贸易等则发展较慢。从各产业内部结构看,存在着各自为政、盲目生产的现象,造成有些产品供过于求的结构性过剩,而有些产品则要依靠进口。

  外部压力

  一是竞争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不断加剧,相关贸易摩擦近年呈增多之势。例如,我国的光伏制造业发展很快,但国内需求不足,对国外市场依赖较大。而美国、欧盟近年则不断向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和贸易诉讼。

  二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数量、规模和领域不断增加。在开展对外合作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认真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但由于沟通不畅、经验欠缺等原因,少数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对东道国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制约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专家建议

  完善产业政策 推动绿色发展

  推进绿色产业发展需要从几方面入手。

  在法律法规层面,政府要出台一批绿色产业生产发展标准。一些法律法规即使不能马上实行,也应有时间表,让投资者能够就绿色投资计算出自己未来的回报率,激发投资意愿。一个有预见性的清晰的产业政策和法规,要比暗中实行的产业政策更能克服商业障碍。

  在资金上,政府应出资补贴和支持绿色产能投资。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补贴用于更新改造现有产能的投资,以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投资。绿色补贴虽然会对财政造成一定的负担,但这场绿色革命带来的是内需的上升,进而带动大型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等产业的发展,这些生产活动又能够产生新的财政收入。

  尽管有人担心,政府出手支持某个产业,可能会滋生权力寻租或企业暗箱游说等。不过,专家认为,寻租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来克服。明智的产业政策需要一个能够识别错误、并据此改进战略的机制。明确的对象、可测的目标、密切的监控、合理的估值、完善的规则以及高专业性,将构成行之有效的制度防线。

  营造绿色产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逐步建立起绿色产业产品研究、生产、销售相结合的产业模式,建立起一整套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积极推进绿色产业标准的认证工作。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让节能环保项目有利可图,激发社会投资潜能。

  此外,企业也应积极参与产业绿色化进程。例如,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环保工艺和技术等。

  他山之石

  各国绿色产业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近年纷纷出台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战略,拉动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也立足自身优势,将绿色发展作为国家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美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力图通过科技和产业创新,提振本国经济,推动向绿色经济转型。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积极调整环境和能源政策,明确提出“绿色新政”,旨在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新兴产业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欧盟是绿色经济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早在2009年,欧盟就宣布在2013年前出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保持欧盟在低碳产业的世界领先地位。同年,欧盟委员会建议,欧盟在10年内增加500亿欧元用于发展低碳技术。

  日本推出了“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特别把可再生能源和以节能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机械、加工业作为发展重点,计划在5~10年内,将大型蓄电池、新型环保汽车以及海洋风力发电发展为日本绿色增长战略的三大支柱产业。

  巴西重点发展生物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巴西耕地面积辽阔,农业发达,利用广泛种植的甘蔗、大豆等作物开发替代石油的乙醇燃料,使生物能源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半壁江山,其出售的新车中约80%是可以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车。

  印度土地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等都非常有限。为此,印度政府颁布“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涵盖太阳能、提高能源效率、可持续生活环境、水资源保持等八大计划。印度希望凭借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在20~25年内,将分散的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发展成为兆瓦级可配送聚光发电系统。

  观点争鸣

  补贴本国还是课税他国?

  地球的未来取决于世界经济的绿色化转型。近年来,为扶持本国绿色产业,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产品补贴等优惠政策,甚至对进口的绿色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有专家认为,从全球角度看,各国对绿色产业的关注即便带来一场补贴大战,也比带来关税大战强。因为,前者将扩大清洁技术的全球供给,而后者却会限制这种供给。

  事实上,许多国家都愿意依靠补贴和监管手段,帮助绿色产业增强其盈利能力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看似是以邻为壑的竞争行为,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如果国家战略不是采取补贴国内产业的形式,而是对外国绿色产业课税或限制市场准入,那么危害可能更大。太阳能电池板的案例就具有警示意义。以中国为一方、美国和欧洲为另一方的贸易纠纷吸引了各方关注。幸运的是,这只是绿色产业政策的个案。事实也证明,欧美贸易限制的作用有限,还不如对本国产业进行补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