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黑科技: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

2017.5.22

  能随时显示所容纳各种生鲜食品的存量、提示食品剩余保质期或者是否需要“补货”的冰箱;可以测出踢球者的触球数据,防止“门线悲剧”的智能足球;能通过视觉扫描技术,自动完成取货、放货的智能物流机器人……日前举行的中国深圳电子消费品及家电品牌展上,诸如此类的“黑科技”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眼球。

  “黑科技”泛指一些异想天开的创新科技。在如今的消费电子市场,各种带有“黑科技”的产品层出不穷。它们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对“黑科技”的追捧,但另一方面也遭到了质疑:一些以“黑科技”为宣传卖点的产品虽然在公布之初赚够了关注度,但却因为实用性不够、存在安全隐患等原因,最终沦落到鲜有人问津的境地。

  “黑科技”是否只能是一种噱头或者“鸡肋”?“黑科技”如何才能做到叫好又叫座?

  百家争鸣拼技术

  “黑科技”一词最早是在日本动漫《全金属狂潮》中出现的术语,原意是指非人类自力研发、凌驾于人类现有的科技之上的发明,引申为以人类现有的世界观无法理解的猎奇物。现在“黑科技”已经更多地成为了一个网络新名词,相比于生涩难懂的技术原理和参数,越来越多的网友喜欢用“黑科技”一词概括让大家感到“不明觉厉”的新硬件、新软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

  与此同时,产品研发者和商家也抓住了“黑科技”给消费者带来的神秘感和独特体验,纷纷以“黑科技”作为招牌来武装自己的产品。这种现象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尤为普遍。在今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手机品牌OPPO展示了一种可以基于双摄像头和潜望式镜头的五倍无损变焦技术;魅族手机也在此次大会上展出了全新的快充技术,打算以快速充电为突破口,提升自己产品的“黑科技”含量;而韩国三星公司不久前公布的新一代智能手机产品盖乐世S8,在其侧面加入了一枚独立按键,可呼出全新的人工智能助手,通过简单的语音、触摸和文本命令来执行各项服务和应用程序,还添加了面部识别、虹膜识别等感应器……

  不只是智能手机,在汽车、家电、软件应用等众多市场中,以“黑科技”比拼为核心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各路“玩家”纷纷参与,大有“百家争鸣”的感觉。

  越来越“黑”为哪般

  产品技术创新竞争为何越来越“黑”?厂商如此执迷“黑科技”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在消费电子领域,随着产品厂商、品牌的不断增多,产品之间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小,竞争趋向同质化,厂商为了赢得市场,需要通过“制造”产品自身的卖点来凸显优势和个性化,所以“黑科技”就逐渐成为厂商用来激发用户兴趣的催化剂。

  厂商虽然如此热衷“黑科技”,但却有不少产品面临尴尬。一些“黑科技”看上去很“酷炫”,但使用性却不足;有的产品纯为营销造噱头,技术却没能得到推广应用;还有一些产品设计者过分追求个性,难以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比如去年爆红的VR(虚拟现实)技术,一时间引得了大量厂商和资本的涌入,然而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却是一场“海市蜃楼”:因为设备价格昂贵、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不足、VR内容匮乏和产能不足等原因,VR热潮迅速降温。

  当然,“黑科技”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噱头甚至是“鸡肋”。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反复探索和试错的过程。有些“黑科技”虽然可能最终无法得到推广应用,但却为技术创新积累了经验。比如手机屏幕的解锁最早采用的是密码形式,虽然方便但安全性却较低。某手机品牌曾推出过掌纹识别技术这项当时的“黑科技”,但准确度和使用体验却难以保证,但这种技术恰恰为之后广泛应用的指纹识别开辟了一条新路。

  满足需求是关键

  那么,“黑科技”产品怎样才能提高“成功率”,做到叫好又叫座呢?

  综观一些失败的“黑科技”例子,大多是没有从满足用户需求这个核心出发。有专家分析指出,这些“黑科技”的研发虚构了用户需求或者并没有击中民众需求的痛点,其结果只能是成为不痛不痒的“装饰性的新功能”,一旦用户的新鲜劲过了,最终还是要落脚于用户体验。可见,“制造”出来的需求,不一定能成为真正的用户习惯。

  此外,安全问题是“黑科技”必须要跨过的另一道门槛。一些技术在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就被推向市场,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比如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虽然看起来颇为先进,但是一旦有不法分子破解了其中的技术屏障,在获得消费者其他信息的条件下,就可能侵害消费者的利益。在今年“3·15”维权活动中,人脸识别的安全漏洞就被曝光,不少互联网企业纷纷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示已经预见了这种风险。360首席科学家颜水成就表示,现阶段人脸认证技术还不能在所有场合做到非常成熟。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峰认为,在缺乏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的支持下,企业不应该急于将这类带有安全隐患的技术,作为“噱头”来吸引大众。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