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廉价药短缺纾困进入实操阶段 亟待建立系统良策

2011.9.27

  通用药业和华氏大药房先吃“螃蟹”,在首批10家试点药店中联手建立廉价药直供专柜,近10种廉价药经绿色通道进入直供点

  发酵十余天的心脏手术必用药鱼精蛋白多地缺货事件,在引发社会一阵喧嚣后,廉价药“失踪”怪状开始引起业内的冷静思考并探索纾困之道。

  日前,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其举办的“上海家庭常备外用药直供点授牌及"绿梧桐公益计划"捐赠发布会”上,宣布授牌华氏大药房在上海建立首批10 个家庭常备外用药直供点,以工商联合的方式,确保廉价经典药在这些直供点能长期供应。据了解,曾经一度断货的阿昔洛韦乳膏以及红霉素眼药膏等近10种廉价药被放入专柜。

  记者获悉,目前,这些专柜的药物多为国家基药目录限价销售的廉价非处方药,均可用医保卡直接购买。在直供点内,厂家不需通过批发企业,廉价药直接进入药店,且全年保证供应。

  “这些新的尝试,现在虽难以评价其功效,但仍具有积极作用,也激发了其他地区的思考和探索。”针对上述举措,曾专门就廉价药的可及性做过广泛市场调研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蒋华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评价。

  纾困进入实操阶段

  最近几年,廉价药短缺事件屡见报端。就拿最近的“鱼精蛋白”断货危机来说,虽经过国家的介入,看似已经缓解,但显然并未解决根本问题。如何破解这道难题成了目前医药行业以及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窘境,今年上半年,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经委、卫生局、物价局等7家单位共同拟定了《临床紧缺药品生产和供应协调工作制度》,为廉价药返市开启绿色通道。根据规定,由市卫生局负责定期收集、确认临床紧缺药品需求信息;市经委根据卫生局提出的量化需求,协调企业组织生产或向外省市采购。涉及药品质量标准、产品注册事宜,由药监局解决。对确属价格因素影响生产的,由物价局酌情调价处理。不能调价或调价后仍不能解决的,由医保局试行医保购买。仍有困难的,可将该紧缺药品纳入市级重要商品储备管理体系,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同样,北京市在两年前也专门制定了药品集中采购《短缺药品目录》和《低价药品目录》。此外,浙江省在今年启动的新一轮基本药物招标中,推出了廉价药“带量采购”的方案。

  22日,广东省卫生厅等相关部门就刚收官的《2011年广东省基本药物〈低价药品目录〉的遴选原则及方法》召开了征询意见会,剑指低价药短缺顽疾。

  如果说医治“廉价药怪病”开始在各地进行制度设计,那么,直供专柜在沪悄然出现,则意味着廉价药纾困进入实操阶段。

  药房直供模式

  较之鱼精蛋白、抗蛇毒血清这些临床急救必需、但用量不大的药品,诸如金霉素眼膏等廉价药品的消失更加引发外界对廉价经典药供应状况的关注。

  “目前,一支金霉素眼药膏的利润几乎为零。”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方面表示,作为一家普药生产企业,通用药业旗下的廉价药品种颇多。今年正式入主通用药业的正大制药集团总裁徐晓阳表示:“此次入股上海通用药业将对其药品生产线和企业管理结构优化起到积极作用。未来,上海通用药业会在2个领域发展:一方面会利用上海的人才高地优势,不断引入高科技尖端医药产品;另一方面,不但不会停止廉价经典药的生产,反而会进一步通过内部挖潜,提升通用药业廉价经典药的生产能力。”

  “虽然由于原料涨价、基药招标价格下调等原因,导致我们利润降低,甚至"零利润"生产,但我们不会放弃,会长期保证这些直供点廉价经典药的供应。” 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仁忠表示。他还透露:“未来将视乎试点效果,逐步积累经验,授牌更多药店连锁集团加入直供商行列。”据了解,首批10家药店的廉价药专柜分布在8个区县,今后,直供点网络还会逐步扩大。

  记者匿名电话联系了华氏大药房总店和几家分店的负责人。据介绍,现在市场反应还不错,有不少人知道消息后慕名而来。目前,廉价药直供专柜的单只产品市场零售价多在2元左右。

  对此,国药控股首席顾问干荣富认为,药厂与药店合作主要还是想通过“品牌+品牌”的战略组合来维护既有市场。“当然,药店专柜的门槛都比较高,很多药厂不愿意进去,有利可图是双方联手的基础。”干荣富解释说。

  不过,也有观点相悖的。盈天医药集团OTC总经理杨泽告诉记者,药厂和药店合作很难在其他地方复制,就是在上海能否成为长效机制还得以观后效。药店对利润是刚性需求,而医院“以药养医”体制不除,一些廉价的急救药在医院还是会消失,这是今后纾困的最大挑战。

  亟待建立系统良策

  采访中,对于廉价薄利必用药、常用药缺失的问题,其利益攸关方却是各有难言之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疗机构人士表示,他们也很无奈,基药屡次调价,致使一些常用廉价药变得紧缺甚至进不到货。比如氨苄青霉素调价前是1.28元/支,调价后降到0.58元/支。但调价后,原本一直供货的华北地区某大型药厂就反馈说无法供应。记者对其他几家医院进行采访,反映的情况大致相当。

  无奈的还不仅仅是医院。在各省招投标过程中,中标价越来越低,挫伤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鱼精蛋白全国只有一家企业生产就是个典型例子。上药集团前几天对外回应,此次鱼精蛋白断货是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后,青岛一家企业停止供货导致大量减产所致。此外,蒋华良在调查中也发现,由于中间环节太多,医药商业利润低也不愿意配送。

  更值得玩味的是,每次出现这种短缺现象都是在各方关注下,以行政力量让企业展开应急生产而告终。有人说,是招标制度和药价管理合力推动了廉价药的退市。也有观点认为,是药企在制造“救命药荒”来绑架公众利益。也有人说,是当前的“以药养医”体制驱使医生没有动力使用廉价药。

  厘清原因很重要,但更现实的是,如何解决行业面临的大考。

  “"医治"廉价药短缺是一项系统工程。”干荣富认为,现在的廉价药一方面用行政手段限制,在市场中又缺乏引导,这种畸形的发展方式,使得政府难以准确地扑捉市场信号。“我觉得应建立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由政府指定药品厂家生产,然后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保证这类药品的稳定生产;提高财政支出比例,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为廉价特效药设立绿色通道。”

  对国有企业采取定点生产,监督使用的办法,蒋华良深表赞同。“强化廉价药的计划性,我前几天在提交的一份调研报告中阐述过,系统性发力的思路已被国务院医改办采纳。”蒋华良透露。

  事实上,药品短缺并不是国内独有的现象,在欧美也有发生。美国除了建立药品储备库外,筹建非盈利药厂也是一种思路。杨泽认为:“这让我们得到一些启示,要真正解决廉价药的问题,办法就是让这些廉价药不参加招标,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定价。”他认为,需要政府通过"有形的手"辅助基药制度良性发展,不能让基药只维持在降价的表面,更不能让基药成为许多廉价老药消失的引线。

  相关

  鱼精蛋白紧缺背后

  近日,鱼精蛋白在国内市场的紧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发问,鱼精蛋白紧缺问题背后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今后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出现。9月 23日,国内三家鱼精蛋白生产企业之一、北京鱼精蛋白唯一生产企业、悦康药业集团下属北京凯悦制药有限公司副厂长吴王平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详解鱼精蛋白缺货的问题所在。

  原料供应仍是瓶颈

  据吴王平介绍,凯悦制药的鱼精蛋白产品已经恢复供应,但仍然很紧张,企业正在加班加点地安排生产。

  记者了解到,目前影响鱼精蛋白生产的主要问题,还是原料紧张。一是目前国内自产的鱼精蛋白原料药很难采购到;其次,国内对鱼精蛋白的检验标准可以说是国际上最严格的,检测的项目最多。因此,国外产品要等待国内检验合格才能够组织进口。所以,制药企业采购进口鱼精蛋白原料药,还是比较谨慎的,一般要等国内检测报告合格才组织进口。

  另外,鱼精蛋白注射液为严格的无菌产品,在生产工艺上难度也是存在的。目前鱼精蛋白的国内总需求量在年均100万支左右,按目前企业的产能是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如果按正常生产计,甚至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可以满足全国一年的需求。”

  至于能否通过进口产品来解国内之急,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目前国际上已经有鱼精蛋白的替代品面市,但估计是跨国企业考虑到这个产品国内市场很小,至今还没有申请进口注册。更何况药品进口的复杂程序也非短时间能够完成。

  解决问题需要统筹

  就鱼精蛋白这类产品因价格低、需求小而曝露出的供应紧张问题,当记者询问企业有无获得国家价格政策优惠或补贴等问题时,受访的生产厂家没有直接回应,只是表示企业会更多地尽到社会责任,当然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给予支持,企业还表示,在药品的检验、进口原料采购审批等相关环节,已经感受到相关上游厂家、药监部门等给予的行政支持。

  在生产企业看来,鱼精蛋白出现此次市场缺货的情况,有市场因素,即市场总体需求很小,获得批文的3家企业中,任何一家企业开工,已经足以供应全国市场。而且随着新的心脏外科手术技术和科技的发展,鱼精蛋白这只产品的市场需求可能会逐步减少,这对于企业来说,相当于做了没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必须权衡企业的经营策略。加上当前的产品市场供应成本高昂,尽管作为临床必需产品,目前心脏外科手术90%需要使用,而且产品高度集中,但市场仍然出现短缺。

  企业反馈的另一个问题还有信息的不对称。据吴王平透露,北京凯悦还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才了解到鱼精蛋白市场的变化。他表示,当企业知道市场情况后立刻组织生产已经显迟,可见依赖企业对这类小产品的市场预知性来保障供应,还有一定难度,加上企业迅速组织生产要一段时间,鱼精蛋白的紧缺问题因此放大。

  整个事件背后,也暴露出目前国内在鱼精蛋白这类药品的供应保障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当越来越市场化的药品生产环节遭遇政府定价的限定,当市场上不可替代药品的储备量缺乏统一的信息汇总和调控,当无替代品、又不挣钱的药品仅仅依靠药企来尽社会责任,事实上,这个供应链是比较脆弱的。

  在采访最后,吴王平告诉记者,其实鱼精蛋白的储备并不难,只需要阴凉的条件即可,这让我们猜想,如果有一个鱼精蛋白类药品的储备制度,或许此次的问题也就不会发生了。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