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第八届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生物分离专场(上)

2013.5.28

  2013年5月17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的第八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国际微化学与微系统学术会议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隆重召开。以下是生物分离专场精彩报告。

96559_201305281507142.jpg

北京大学 刘虎威教授

  来自北京大学的刘虎威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DART质谱在线耦合毛细管电泳及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技术》的精彩报告,在报告中刘教授介绍了在工作中实现了电泳实时直接分析质谱(DART-MS)与毛细管电泳(CE)的耦合。从毛细管电泳(CE)洗脱的分析物DART和生产转移到亚稳态氦通量直接电离MS的检测,从而实现在线分离、同时检测。 CE-DART-MS可以比传统的CE-ESI-MS承受高浓度的洗涤剂和盐,避免了收集毛细管电泳流出物和接口清洗的难题,它简化了实验程序,缩短分析时间。该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性能已经得到成功验证。毛细管区域凝胶电泳和胶束电动色谱(MEKC)混合使用4 - 氨基安替比林,佐米曲坦和奎宁。这个在线技术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相比与CE-ESI-MS,离子抑制效应非挥发性盐和洗涤剂有效地降到最低。当硼酸钠的浓度达到100mM和30mM时、与30mM硼酸钠缓冲液(SDS)MEKC使用时的信号强度保持不变。

96559_201305281507001.jpg

上海交通大学 曹成喜教授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曹成喜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移动反应界面电泳:概念、方法、模拟与应用》的报告,在报告中曹教授为我们介绍了概括十五年有关移动反应界面(moving reaction boundary, MRB)的研究进展,包括中和界面、沉淀界面、络合界面、氧化还原、超分子界面和亲和界面概念、理论和方法。同时介绍MRB在新型电泳基础、毛细管电泳、等点聚焦电泳、电泳滴定技术中的应用等。另外介绍了MRB电泳的计算机模拟等。

  一、基于MRB 的等速电泳新方法(图1)

96559_201305281455061.jpg96559_201305281455062.jpg

  图1. 基于MRB 的ITP 电泳。A(左): 2 mM Cu(II)、2 mM Co(II)和30 mM EDTA 形成的ITP. B(中): 0.5 Mm Cu(II)、0.5 mM Co(II)和30 mM EDTA 形成的ITP。

图2(右). Trp 富集结果。MRB: 30 mM pH 2.85 甲酸缓冲液(+,α)||A:20, B:40,C:60, D:80, E:100, F:120 mM 甲酸钠(-,β)。

  二、中和界面富集技术(图2).

  三、在等电聚焦电泳中的应用(图3)

96559_201305281518421.jpg

  图3(左). 等电聚焦电泳中的水平化现象。图4(中). 基于MRB 的首台电泳滴定装置与方法。图5(右). MCB 动态模拟。上窗口为毛细管检测结果,下窗口为动态模拟过程。

  四、基于MRB 的电泳滴定新技术(图4)

  五、MRB 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图5)

96559_201305281507143.jpg

北京理工大学 屈锋教授

  接下来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屈锋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神奇的毛细管电泳》的精彩报告。

  以下是内容摘要:

  毛细管电泳具有高效快速微量等特点,是一种微量分析技术,在细胞、微生物、蛋白质和核酸分析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我们的团队一直在探索毛细管电泳在以下的内容的应用。

  1)基于单细胞种群的毛细管区域凝胶电泳的细胞活性和毒性分析的电渗驱动和压力驱动。

  2)基于毛细管区带电泳细菌的生长和细菌分离的性能表征以及基于小分子药物相互作用细菌的相互作用特性的ACE。

  3)基于离子液体和小分子药物核酸结构分析的吸附特性蛋白的毛细管,蛋白质及核酸的相互作用毛细管区域凝胶电泳和ACE

  4)通过毛细管区域凝胶电泳和ACE的相互作用的表征细胞,细菌,蛋白质与核酸适体。

  5)PNA核酸适配体(A型肽核酸适体)选择和互动靶蛋白的机制。

96559_201305281507141.jpg

复旦大学 陈刚教授

  来自复旦大学的陈刚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碳纳米材料电极的毛细管和微芯片电泳的安培检测》。报告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原位聚合反应,溶液混合,共沉积,熔融混炼等一些列方式制备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复合材料。它们用于做石英毛细管孔形成微盘电极。所制造的电极用于毛细管电泳和微流体芯片快速测定药物的生物活性成分,血液及尿液中的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化妆品种的有毒化合物,环境污染物,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与传统的金属和碳电极相比其敏感性和抗钝化能力均有显著的提高,意味着毛细管和微芯片电泳仪,流动注射分析,和其他微流体分析系统的巨大希望。我们团队开发的碳纳米材料的电极包括石墨-铜纳米粒子的混合电极,聚苯乙烯微球石墨烯球电极,石墨烯镍纳米颗粒混合电极,碳纳米管的铜纳米粒子的混合电极,和各种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聚合物为基础的复合电极。

96559_201305281507144.jpg

厦门大学 张博副教授

  来自厦门大学的张博副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多维接口分离液滴》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组学要求非常高的分辨率分离方法。在过去的20年左右,不同的分离模式相结合的多维分离方式已经基本满足了这一要求。任一多维分离平台的核心——确保样品分离及在不同模式的传输过程中的接口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液滴微流控芯片具有体积小,低色散和无交叉污染性流体操纵等一系列独特的优势。这些特性使其成为在一个多维系统之间的样品处理技术,不同的分离阶段一个理想的接口。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碎片化”和“合并”芯片将不连续的水滴引入第一分维中,然后再将其流入第二维中待分馏分离。基于该接口使得毛细管液相色谱与毛细管电泳法相结合。用蛋白质消化酶来评估LC-CE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得到非常高的峰值。为了进一步提取信息。除了配置分析还对分析物的液滴分散及MS峰进行了分析。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