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以点带面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013.8.21

  土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

  此前以粗放利用土地等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耕地保有量逼近18亿亩红线,一些地区建设用地指标已经透支到下一个十年;另一方面,与城市规模不相适应的大广场、大工业园区吞噬着良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唯一选择。

  在今年的第23个全国土地日当天,国土资源部第二批授予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等101个县(区、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荣誉称号。

  “倒逼”下的节约集约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人均耕地面积排在世界第六十七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用地需求刚性上升,城市与农村争地、工业与农业争地、住房与庄稼争地的现象非常突出,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也十分突出。

  2009年8月,国土资源部决定启动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申报工作。在同年9月26日的部第三十六次部长办公会议上,首次明确了创建活动的定位和目标:“从构建两型社会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目标,设计出可衡量、高标准的综合指标体系,打造出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国土资源创建活动品牌。”

  同年10月,创建活动正式命名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两年的实践下来,业内公认,开展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成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破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有力抓手。两届评选产生了202个模范县(市)和10个模范市。

  节约集约用地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深入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适应特殊资源国情和特定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说。我国始终面临人均资源少、优质资源不足的资源国情,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0%,人均探明矿产资源储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8%。这些都对发展形成了瓶颈制约。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资源粗放利用的现状还没有根本转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地耗、能耗不仅高于发达国家且高于一些新兴国家,城镇低效用地占40%左右,农村空闲住宅达到10%—15%。中西部地区用地外延粗放,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低等问题尤为明显。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四化’同步快速推进,对资源的需求集中释放,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与资源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更加突出。基本国情不可改变、发展阶段不可逾越、生态文明必须推进的现实,决定了我们不能再走过度消耗资源、低效浪费土地的老路,而必须高扬节约集约旗帜,走出一条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路。”姜大明说。

  节约集约出成效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彰显了引领示范作用。随着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逐步成为地方政府的共识,一大批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典型随之涌现。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李强介绍道,浙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快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探索土地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出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用地计划指标分配与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相挂钩,将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纳入市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不断探索完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共同责任机制。全省先后有11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模范县(市)。实施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围填海造地、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和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不断提高土地管理保护和集约利用水平。全省近5年累计垦造耕地113万亩,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2012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6万亩,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耗地量比2008年初下降37%。

  工业用地也以“亩产”论英雄。浙江省永康、绍兴等地充分启动“亩产税收”这一经济杠杆,极力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形成倒逼机制。通过处置闲置土地、挖潜低效利用土地、转型落后产能用地等方式,促使“亩产税收”低下甚至零产出的企业进行用地结构的调整优化,使企业从粗放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此外,广东省通过开展“三旧”改造试点,各项建设实现节地率45%,产业升级项目比重达到68.4%。浙江省自我加压,通过探索“亩产倍增”转型发展,走节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新路,过度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状况明显改观,全省2012年单位建设用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7年提高了58%。江苏、山东等省份也都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出安排。

  据了解,各地在创建中形成的45种好模式和79个好机制得到推广。“以亩产论英雄”、“以集约促发展、促转型”的发展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在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中,一批具有开拓性的节约集约创新经验脱颖而出,节约集约的“倒逼”机制,让地方牵住了转变发展方式的牛鼻子,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2008年至2011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面积下降3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9.1%;通过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全国矿山数从12万个下降到10.8万个,矿山年产能从68亿吨增加到近100亿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近3个百分点。国土资源部表示,将进一步扩大示范地区范围,鼓励先行先试,支持地方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继续深入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力争“十二五” 期间,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年均提高6%,到2015年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继续下降。

  姜大明强调,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建制度、定标准、重服务、强监管。要不断提高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海洋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科学性,使之真正发挥控制规模、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的宏观管理作用。要在严格执行现有各类土地使用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功能和安全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定差别化的技术标准。要不断完善服务和监管制度,按照中央关于职能转变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各地区、各行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充分发挥国家土地督察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两支队伍的作用,认真清理土地闲置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国土资源粗放浪费、违规违法使用等行为。

  国土资源部门认为,注重维护权益,促进和谐稳定是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姜大明说,要不断完善征地制度,逐步缩小征地范围,提高新增建设用地使用成本,严防违法征地,杜绝暴力征地。加强资源市场建设,坚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一步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农村土地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工作中,应充分考虑群众诉求,使广大群众能够共享土地增值收益。要健全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制度,资源收益分配更多向资源原产地和当地群众倾斜,调动各方面节约和保护资源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将继续作为重要平台,起到典型引领和示范作用。国土资源部创建办的负责人表示,作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创新举措和重要抓手,创建活动必须与时俱进,未来任重道远。既要坚持达标、创优的既定方针,确保三年全国所有县(市)达标,每年评选100个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同时更要进一步丰富创建活动的内涵,把握机遇,针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开展探索创新,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方式等几个重点方面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尝试。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