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舌尖上的“罂粟壳”呼吁食品安全源头化监管

2016.1.22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组织开展打击食品违法添加执法行动中,发现35家餐饮服务单位经营的食品中含有罂粟碱、吗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罂粟壳成分,存在涉嫌违法添加行为。(1月21日食药监总局)

  如果说舌尖上的享受,刺激着每一个“吃货”最敏感的味蕾,那舌尖上的安全,更是时刻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接连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却在不断挑战着公众的心理承受底线。舌尖上的“威胁”,是损害百姓健康的众矢之的,同时也是频频触法的罪恶渊薮,舌尖上的中国如今正逐渐演变成舌尖上的灾祸。

  新闻中罂粟壳成分,大家想必也不陌生,其毒效虽不如鸦片、海洛因立竿见影,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是一种能够引发众多不良反应的潜在毒品,危害之大不可小觑。就是这样一种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众多餐饮商家的产品中,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供应,再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罂粟壳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潜入百姓的食道,一路“绿灯大开”的背后却是后脊发凉的胆战心惊。

  国家对罂粟壳的种植销售有着严格的规定,除了用于制药原料之外,个人根本不允许大面积种植,更别说私下交易用于餐饮行业了。然而,正是这国家明令禁止的“毒物”,竟然可以通过各种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畅通无阻,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一步步躲过监查走上餐桌,这固然不乏商家的瞒天过海之术,但也更是原料提供商的为虎作伥,正是暗地交易的畅通无阻,才让“制毒”的原材料成为家家户户的“盘中餐”。因此,舌尖上的“罂粟壳”固然可恨,那些罂粟壳的“搬运工”更是难辞其咎!

  舌尖上的“罂粟壳”,是一次恶劣的食品安全事故,更是我国众多食安隐患的冰山一角,凸显出我国在食安监管上的疏忽。对比欧美国家“源头-生产-销售”的链条式监管,做到了从源头、流程、后期等方面形成的一体化监管保障体系,我国的监管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做到从生产线上游进行监管,将舌尖上的“威胁”消灭在源头,这是当下我国食安监管努力的方向,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