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牛奶行业内部研讨会上,广州市乳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再度踢爆“中国乳业新标世界最低”的话题,这让去年就曾掀起轩然大波的乳业新国标争论进入新一轮高潮。巴氏奶VS常温奶,消费者VS奶农、奶企,标准的杠杆究竟应当向谁倾斜?现实面前标准该不该照顾国情?

  引爆点 两项标准降低要求

  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收购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2010年新修订的标准,将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

  事实上,本次重新踢爆新国标争议的关键人物王丁棉并非炮轰国标降低的第一人,率先提出“世界最低”论的应该是曾参与“新国标”讨论的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他当初的一句“全世界恐怕都没有这样低的指标”,直接点燃了第一轮新国标大论战。

  据介绍,新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菌落总数放宽3倍后,是美国、欧盟(10万个)标准的20倍。因此被一些奶业专家指责,这一标准堪称“世界最低,全球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