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评论:大学负债2001亿 不要走上国企老路

2007.8.16
教学质量的急剧下降、就业的严重不足、现在又出现还贷的风险警示,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大学越来越像前几年的国营企业,不管市场的一味投资冲动,“缺钱银行借,还款下一届”。

报道称,据央行统计,截至2005年年底,高校贷款余额达2001亿元,“个别高校由于债务问题已影响到学校正常运行”。这是官方第一次公布全国高校负债的整体数据。
 
在扩招的号召下,中国大学开始了疯狂的扩张,而这扩张的背后是教学质量的急剧下降、就业的严重不足、现在又出现还贷的风险警示,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大学越来越像前几年的国营企业,不管市场的一味投资冲动,“缺钱银行借,还款下一届”。如果股票市场允许“大学”也可以“包装上市”,我估计现在很多知名品牌的大学已经做好了资产评估,开始“路演”了。

评论:大学负债2001亿 不要走上国企老路

资料图片
 
天津大学挪用资金炒股亏损几千万元,各地学校的财务管理在“统计黑洞”后面就是管理黑洞,大量资金会像天津大学的一样被挪用、借贷,现在很多新闻均是由于到期无法归还才暴露出来的。
 
大学的产业化,如果没有市场观念和市场支撑,这个产业化将是非常危险的扩张冲动,大学除了多几栋大楼,还是没有大师,像羊拉屎一样到处是校区(各地“大学城”均在招商),是到期难以承担的债务,如果我们像国营企业一样指望着政府全部埋单,总有一天政府也承受不了,只好宣布破产或者重组,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增加。
 
大学的市场化,其实和企业生产产品一样要有市场。学校、学生、用人单位者之间应该用价格进行有效的调节,而我们的教育部门一方面要教育产业化,一方面又要垄断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这样一来就出现很多市场扭曲的问题,大学生薪酬从2000元开到现在最低400元,就业形式严峻;而学费一路上涨到几千元,学生教育投资投入产出严重的扭曲,会使“读书无用论”在经济分析上是站得住脚的。从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随着我国出生高峰的波动,生源问题是否可以持续支持我们“扩招”出来的供给?在内地大学排名离世界百强越来越遥远的时候,拿我们的学费和教育质量与香港、国外进行竞争的时候,我们的高等教育优势在哪里?竞争力在哪里?
 
价格,这个市场化的信号如果是扭曲的,市场就会进入到恶性循环中。目前,作为学生来说,学费的投入产出不经济,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不好;作为学校来说,学校的规模无限制膨胀存在潜在的财务危险,学校的专业设置、定价权收放不自由,和国营企业一样按照计划指令只管生产,面对扩招各个学校疲于奔命,加上对于教师评价体系的不合理,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无法提高;大学天天“迎接教育部门的教学评估” 不亦忙乎;有北大副校长说大学就是培养普通劳动者的,高等教育资源巨大浪费,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大学只是高中四、五年级而已了;作为用人单位来说,无法将教育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就只有对毕业生月收入一再压价,甚至不能提供对应的就业机会。
 
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说:“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学借贷扩建过程中,高校、银行、地方政府三方共谋利益。”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出让土地的办法,利用银行贷款,不但解决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还坐收了由高校扩建拉动的GDP增长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从2005年起,国家审计署在连续两年的审计报告中,都对高校债务风险提出了警示。从2005年1月1日起,教育部门开始监控直属高校的资金流动,要求控制贷款规模,审批贷款。针对扩招问题,还出台了三限(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政策,高校资金链顿时紧张。
 
在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在为此埋单。浙江省政府最近已决定财政拿出40亿元,直补大学贷款利息。河南省政府也酝酿拿出一些资金为学校偿还1/3的利息。
 
中国可以通过改革和股市解决国企问题,而这个2001亿元的“大学债务”问题靠什么来解决呢?一个投入不足又被部门利益垄断了的高等教育“产业化”,就和医疗、住房一样只能出些咄咄怪事而已。用“市场化”和“产业化”,使“垄断利润”和“寻租”合理化,用市场化逃避了高等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