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第21届国际托卡马克物理学术活动诊断研讨会召开

2011.11.01

  10月17日至20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质可续研究院等离子体研究所承办的第21届“国际托卡马克物理(ITPA)学术活动诊断研讨会召开。来自日、韩、美、法、英、德、俄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正式代表66人,共组织举办学术报告50余场。研讨会还吸引了清华、北大、科大、华中科技大学、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单位的近百名所内外师生参加。等离子体所胡立群研究员任会议组织主席。

  开幕式上,等离子体所所长李建刚致欢迎词,他介绍了近年来“东方超环”(EAST)实验取得的重大实验成果,并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欢迎各国学者参与“东方超环”实验。第一天的会议主要集中报告了中国与ITER相关的诊断上所取得的进展,报告内容包括:由中科科学技术大学为EAST装置研制的384道ECEI系统和微波反射仪,用于测量同步电流和电子密度分布的J-TEXT偏光计,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汤姆逊散射诊断和CO2激光散射系统,以及HL-2A装置上逃逸的快离子的箍缩角测量的研究进展。

  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中,专家学者们就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相关诊断的进展和前沿领域的问题,围绕等离子体初始阶段性能测量对诊断的要求、等离子体控制要求、内壁反射对诊断影响的评估、第一镜领域的进展、逃逸粒子的能量和密度分布测量方法的发展、ITER相关诊断和特别工作组的工作进展计划等八个专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其中等离子体所吴振伟研究员、凌必利研究员分别作了“等离子体所微波诊断的发展”和“东方超环”上的Filterscope诊断的发展”报告,臧庆、林士耀等也做了相关研究内容介绍。专家学者们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讨论。

  本次会议的热点问题为“等离子体启动的测量需要,等离子体控制系统的要求,评估诊断,在第一镜领域的进展,逃逸粒子的能量和密度的分布的测量方法等”。国际热核实验堆相关的诊断进展也在这里做了介绍。同时对激光辅助诊断,主动和被动的光谱,微波诊断,第一壁诊断和辐射效应的专家组的进展和计划,进行了讨论。

  此次会议的召开在ITER相关诊断的很多内容上达成共识,对推动ITER相关诊断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7643_201111010953051.jpg

李建刚致辞

37643_201111010953052.jpg

研讨会现场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