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卢柯:用“故事会”考核科研

2013.11.28

  科星灿烂

  每年元旦过后的第一周,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都要举办一次“科研故事会”。讲“故事”的主角,是11个研究部主任。在“故事会”结束后,实验室对各个研究部的年度考核随之“出炉”。

  这个“故事会”的带头人,就是实验室主任卢柯院士。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依托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建立,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类国家实验室建设试点单位,2000年10月经科技部批准成立。

  也是从那时开始,在这块试验田里,卢柯用“故事会”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以论文为指标的考核机制。

  “要讲好项目组或个人在这一年或过去几年里解决了什么样的科学问题,对国际材料科学领域或材料技术领域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今后还会就哪些问题和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卢柯说。

  他告诉记者,用“讲故事”来考核有两个目的,一是看看科研人员是不是真正解决了某个问题;二是希望形成一种良好的科研风气,而不是注重量化的科研成果。解决问题比发表论文更有意义。

  在这个实验室里,没有论文奖励制度。“这使大家不用再拼论文,而是专注于如何讲出一个精彩的科学故事,找出一个问题的解决路径。”卢柯说,“这里曾有过发表许多论文不仅没有被奖励反而挨批评的事情,但讲好自己的‘故事’并把后面的科学问题做好会得到更多的喝彩。”

  “我们实验室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术氛围,大家自由地探索自己想做的事情,享受这个‘讲故事’的过程。”有过多次讲故事经历的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任成会明说,“在这样一个学术氛围中,故事可能是‘完成时’,可能是‘进行时’,可能是‘将来时’。这些‘故事’经常会引起讨论或争议,但我们的关注点是如何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和探讨能否进行联合研究。”

  今年10月,卢柯课题组最新成果——在金属中发现超硬超高稳定性纳米层片结构,在《科学》杂志发表。这也让参与研究的刘小春如释重负:“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实际上,纳米层片结构两年前我们就发现了,但卢老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要求我们作出最充分的解释。为此,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地补充实验来做充分的证明。”

  以这样的方式来讲一个“故事”,或许要花上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讲好”。实验室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卢柯和他的课题组就做了15年。

  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支持,但他们愣是凭着一股子不放弃、猛钻研的精神坚持下来。“他一直要求我们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坚持自己的研究而不要贪图暂时的荣誉。”刘小春说。

  回想起自己从事表面纳米化技术研究的诸多困难,卢柯笑言:“我也是从‘讲故事’开始,进而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故事’的。”

  最初,卢柯提出的表面纳米化研究方向与“纳米材料鼻祖”的研究方向不同,并因此被国内外同行笑话为“一没价值,二没新意”。“甚至连我所的学生都不愿意继续跟下去了,但是如果自己都找不到否定的理由,那就要坚持下来。”凭着坚韧的信念和理性的思考,卢柯走在了“纳米故事”的前沿。

  “选择你的研究,坚持你的研究,做一个职业的科学家,兴趣和坚持是关键。这也是我对年轻科研人员的期许。一个领域要有所发展,下一代一定要超过上一代。现在,我最希望的就是我的学生快点超过我,让我们的研究始终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卢柯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