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成都以微平台寻求环保业务信息化突破口

2016.8.22

  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背景下,很多人都说要有大数据思维。然而,抽象层面的大数据思维如何成为推动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实际动力?

  四川省成都市环保局以数据为支撑,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做实大数据中心,并开发出应用生态环境大数据的移动新平台——天府微环保,这为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开拓了一条新路径。

  抓住两次机遇,集纳80%的环境数据

  环保业务系统覆盖面广,建设时间前后不一,整合难度大,并且技术变化快,统筹建设一个统一的平台难度大。“但无论硬件、软件系统甚至技术体系如何更新换代,数据都会沉淀下来,未来一切价值都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的。今后,我们所有投资、精力和智慧的投入都会折算成数据价值。”成都市环保信息中心主任彭理谦如是说。

  可见,数据建设是重中之重。成都市环保局在建设之初就提出了“1+1+N”体系架构,即建设1个环保私有云、1个环境大数据中心平台和N个业务系统。2015年已经完成环保私有云建设,2016年上半年也初步完成数据中心建设。

  除了技术上的难题外,数据中心建设最大难点还在于打破各业务部门既有的机制体制。成都市环境数据整合主要通过哪些手段呢?

  ○建设制度是保障

  早在2014年,成都市环保局就发布了《成都市环境保护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管理办法》和《成都市环境保护局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所有业务上信息化项目均需经过信息中心的数据共享审查,验收必须经过信息中心确认并出具意见,否则项目将不能立项与验收。

  此外,两项制度还明确了业务部门和信息中心的职责,即业务部门负责数据生产和享用共享数据,信息中心负责数据管理和提供共享服务。在此过程中信息中心进行技术支持和配合。这充分了发挥责任主体和数据使用受益者的积极性,全局形成有机整体。

  成都市市政府近两年也相继出台相关文件。“这些都是数据整合开展的前提和制度保障。”彭理谦表示,目前,成都市环保局正在拟制《数据收集、管理、使用管理办法》,将进一步规范数据管理和使用工作。

  ○抓住机遇成关键

  除了制度上提供便利,成都市主要是抓住了两次大机遇。第一次以成都创建生态市为机遇,要求搜集全市有关环境要素的数据,数据中心不仅整合了环保部门内部的数据,还整合了交通、气象、农业、林业等部门的相关数据。

  第二次数据工作的开展得益于“天府微环保”上线。据了解,“天府微环保”是成都市环保局重点打造的内部工作移动门户。

  “‘天府微环保’建设的灵感源自于微信,由于微信的易用性强、接受度高、覆盖面广,我们就想开发一个与微信使用习惯类似,并可以实现环境管理功能的APP。”彭理谦告诉记者。

  打开“天府微环保”,页面布置与微信相似,页面底部消息功能主要是推送会议、办理工作任务等,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工作群。

  “我们的理念就是将工作生活一体化,环保工作人员24小时在线。”彭理谦表示,通讯录提供了所有环保系统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与微信不同的是,“应用”功能取代了“朋友圈”,包括大气环境管理、水环境管理、生态农村管理等模块,可以对环境要素实现查询、分析和研判。

  “天府微环保”每一个业务小功能的实现,都是得益于背后强大的数据中心的支撑。以“天府微环保”的推出为机遇,成都市环保局局长陈琳召集局里各部门、各区县环保局、各直属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先后召开多次会议,推动数据整合工作。

  彭理谦表示:“‘天府微环保’集成了全市22个市环保局处室和直属单位的业务数据,囊括181项子模块,数据整合工作驶入快车道。目前,将近80%的环保数据已经收入数据中心,包括环境管理的历史数据和静态数据。”

  目前,“天府微环保”已经推广到基层网格员手中,已在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污染源排查、青霞镇环保网格化监管等业务工作中发挥作用。未来“天府微环保”也是重要的数据生产手段,将直接产生数据。

  着眼数据应用,鼓励业务部门开发

  数据中心的建设虽然是基础,但归根到底要服务于应用。根据成都市环保局规划,所有业务应用和数据应用所需的数据必须来自于大数据中心,但开发建设权限既可以是业务部门也可以是信息中心。

  ○精细化加工数据

  由于数据中心的数据直接与业务相关联,因此数据中心在建设之初就对数据进行精细化加工。数据共享平台按照业务部门、管理要素和环保专题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实现所有数据的归类入库,并根据各部门使用需求提供规范的服务接口进行共享。

  据介绍,目前主要有3类数据类型,一类是原始数据采集,比如污染源、机动车在线监测数据等,业务部门可以直接利用监测数据判定是否超标;第二类是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简称KPI)数据,比如将空气质量监测站监测到的指标转化成AQI,AQI就是KPI数据;第三类可以由业务部门自己定制,以满足自身建设应用平台的需求。

  ○巧用“天府微环保”

  2016年下半年,成都市环保局将投身到数据开发应用阶段。在探索中,成都市已经找好数据与环保业务应用的接合口,也就是“天府微环保”。

  为什么说“天府微环保”是数据转化成应用的接合口呢?“‘天府微环保’既是工作平台,又是管理平台和决策平台,全市已经有700多人使用,管理需求的增强将大大推动数据向应用的转化,促进大数据中心的实用和活用。”彭理谦说。

  对于分管领导、处长等环境管理人员,“天府微环保”可以根据级别界定职能,帮助他们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比如,分管领导能够查看分管处室或领域的任务、数据汇总分析情况,处长可以查看部门和下属管理单位的工作执行情况和数据情况。

  而对于决策者来说,“天府微环保”会提供比较完备的数据产品,让决策者实时了解环境管理进程。例如可以了解成都空气质量达标考核天数与趋势分析、成因与成分分析、污染源解析、城市排名等,了解水污染防治任务执行达标考核等情况。

  “‘天府微环保’之下的是IT技术,有数据中心、环保云平台作为技术支撑,需要信息中心参与;而之上的就是各种可视化的业务应用和成果,是管理平台和决策平台,能调动环保系统各部门的积极性。‘天府微环保’移动端将改变整个环保工作的模式。”彭理谦表示。

  ◤短评◢

  你搭台我唱戏

  没有提出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之前,环境信息化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大数据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后,更有一大批地区开始投入到这一行动中。

  各地自身发展状况不同,面临的环境也不同,环境大数据建设路径必然各有特点。无疑,文中成都市的实践又拓宽了一条建设路径。

  条条大路本都可以通罗马,但万变不离其宗。生态环境大数据的目的就是让大数据形成应用,最终服务于环境管理和决策,但各种应用的产生都离不开数据。成都市目前已经在数据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环境大数据建设过程中,成都市拿走了各业务部门原有的数据独有权,整合到一个大数据中心。规定各业务部门只有数据应用开发的权利,而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只能由大数据中心提供。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了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数据产生的应用就像一棵树上的枝蔓,让各部门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环境管理新模式。

  成都市搭好大数据中心平台,让各业务部门“唱戏”的做法,既发挥了各业务部门的专业性和主动性,又保障了环境大数据的畅通无阻。

  未来,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探索会越来越多,路径也不尽相同,只有把好环境大数据建设的“脉”,调动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性,才能走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之路,推动环境管理真正转型。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