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最大生态移民工程谋求破解“谋生出路”难题

2010.9.24
  长江、黄河、澜沧江蜿蜒流过,著名的星宿海再次波光粼粼,有“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地区再现生机。5年来在这一地区实施的生态治理工程见到成效。为此,5万生态移民陆续从三江源地区搬出。

  目前,移民搬迁已近尾声,专家指出,三江源生态移民不是简单的农牧民“位移”,平衡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牧区发展三者关系是决策者亟需着力解决的课题。

  作为三大江河的发源地,青海省玉树、果洛、黄南等三江源地区多年平均出境水量达570亿立方米,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维系着中下游的水环境安全。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天然草地沙化、退化,鼠害猖獗,冰川萎缩,对青藏高原乃至整个亚洲的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拯救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整个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5万平方公里内已有近5万名牧民从生态恶化区域内搬迁出来,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州、县、乡城镇地区重新落户,以保证原居住区草原充分休养生息。

  中国政府规划投资75亿元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于2005年启动,除生态移民外还涉及草原、森林保护、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等20多个项目。

  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说,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退化趋势明显缓解,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向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中下游输出的水资源保持优良水质。

  西部生态脆弱是中国政府自2000年以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今年7月,中央政府提出今后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包括: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李晓南说,近5万名生态移民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尽管他们能领取一定数量的粮食和生活补助,但这些除了放牧没有其他生活技能的藏族牧民,在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受生计难、增收难、融入城镇生活难等问题的困扰。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