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北京大学Nature子刊解析表观遗传修饰

2015.6.17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称,他们采用化学下拉(pulldown)方法揭示出了哺乳动物转录组的动态假尿嘧啶化 (pseudouridylation)。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6月15日的《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Chengqi Yi)研究员,其主要研究领域是通过化学生物学、结构生物学、高通量测序等手段,对核酸修饰的生物功能及其生理调控机制进行研究。

  与表观遗传功能相关的一些核酸化学修饰,提供了基因组序列之外的一些关键基因调控信息。除了已确定在DNA中发挥重要作用的5-甲基胞嘧啶(5mC)以外,近年来还鉴别出了包含5-羟甲基胞嘧啶(5hmc)、5 -甲酰基胞嘧啶(5fC)及5 -羧基胞嘧啶(5caC)的更为复杂和动态的DNA表观遗传调控网络。最近一些研究人员还证实了RNA也存在6-甲基腺嘌呤(6-methyladenosine)和假尿嘧啶(pseudouridine,Ψ)等动态修饰。发现这些新的化学修饰触发了表观遗传学领域新信息的爆炸式增长。

  点击了解博奥生物基因组与转录组平台

  Ψ是科学家们发现的第一批以及最丰富的转录后RNA修饰之一。它存在于广泛的细胞RNAs中,并且跨物种高度保守。尽管人们已在tRNA和rRNA对Ψ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尚未探索其在mRNA中的存在情况以及潜在功能。

  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定量MS分析,证实在哺乳动物mRNA中Ψ比以往认为的要普遍得多(Ψ/U比值大约为0.2–0.6%)。他们开发了一种称作为N3-CMC富集假尿嘧啶测序(CeU-Seq)的化学标记和下拉方法,鉴别出了1,929个人类转录物中的2,084个Ψ位点,其中存在于核糖体RNA和EEF1A1 mRNA中的4个Ψ位点通过生物化学方法得到了验证。

  研究人员证实一种已知的Ψ合酶hPUS1对人类mRNA起作用;CeU-Seq证实在压力之下存在诱导的、压力特异性的mRNA假尿嘧啶化。应用CeU-Seq检测小鼠转录组他们揭示出了保守的、组织特异性的mRNA假尿嘧啶化。

  新研究中采用的这些新方法使得可以全面地分析全转录组假尿嘧啶化,由此为开展Ψ-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功能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