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四川大学Nature发布癌症新成果

2016.3.21

  来自四川大学、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与TP53丢失有关联的片段缺失通过p53非依赖性机制驱动了癌症。这项研究工作发布在3月16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四川大学是这篇论文的第一研究机构。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Scott W. Lowe博士。四川大学的Yu Liu 和Chong Chen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突变使得肿瘤抑制基因TP53丧失功能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事件,往往是通过“两次击中”机制而出现,涉及到一个等位基因错义突变,及包含另一个等位基因的染色体发生称作为“杂合子丢失”( loss of heterozygosity)的片段缺失。尽管TP53错义突变也可以导致功能获得性活性而影响肿瘤进展,但目前尚不清楚除了TP53丢失外,通常涉及许多基因的缺失事件是否影响了肿瘤的发生。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人类17p13.1的线性区域——4Mb的小鼠染色体11B3发生体细胞杂合缺失,相比Trp53缺失对淋巴瘤和白血病形成造成了更大的影响。机制研究证实,11B3缺失对肿瘤发生的影响与Eif5a和Alox15b(也叫做Alox8)基因共同缺失有关,这些基因受抑与Trp53缺失协同作用可导致更具侵袭性的癌症。

  新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在TP53丢失的效应之外17p缺失赋予了其他的表型。考虑到某些Trp53错义突变已确立的功能获得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在癌症中最常见的体细胞事件促成了多种活性,它们独立于Trp53失活发挥作用驱动了肿瘤发生。因此,看起来有可能包含TP53损伤的肿瘤是根据TP53突变的特性及17p缺失的程度生成了不同的表型。

  正因如此,在这篇文章中描述的模型对于精确解析不同17p结构影响疾病发生及最终影响治疗反应的机制也将有用。更广泛地说,新研究提供了直接的体内证据证明,片段缺失事件的发生可能是多个基因遭到破坏的选择性优势所致,并为解析这些常见而待研究的促癌病变提供了一张蓝图。

  从1979年发现至今,P53已经历经30年的岁月,3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人们对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三重转变,关于P53的文章层出不穷,每当我们觉得离P53的真相接近之时才发现,P53仍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5年10月,来自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髓系中的p53调控炎症微环境,抑制了肠肿瘤发生与侵袭。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Cell Reports杂志上。

  2015年9月,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侵袭性癌症生长及一些表观遗传改变与突变p53蛋白有关。在Nature杂志上这一研究小组描述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以及对于一些难治癌症的意义。

  2015年7月,来自麻省总医院,哈佛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p53能直接调控一种称为死亡结构域(Death Domain 1α ,DD1α)的转录,这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员,出现在死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中,DD1α能作为促进细胞清理的一种受体。相关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这一发现也将对未来癌症与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