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茄子、白菜是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然而,这些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的蔬菜,很多却是和农药一起度过“一生”:一根豆角被“喂”11种农药,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种农药,刚喷过农药的蔬菜第二天就被采摘下来,运往市场销售。记者近期追踪安徽部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后发现,3个流通环节的农残检测竟一路“绿灯”,对于蔬菜的农残检测,有关部门回应称既“管不住”又“管不全”。

  轮番轰炸之下,国人的肠胃和神经一天天变得坚强。当三聚氰胺魅影不散,当瘦肉精死灰复燃,被“喂”11种农药的豆角,又怎么会令人们太过惊诧?食品安全,似乎成为乌托邦式的理想;而更真实的图景里,尽是地沟油、骨汤粉、牛肉膏交织的噩梦。于是,便有了一种无奈的戏谑,“下馆子高危、下厨房才是王道”——可惜,面对嗜饮农药的果蔬,狡黠至此的生计哲学也瞬间破产。总不能亲自下地种菜吧?

  可怕之处在于,一些农民竟对农药深深迷恋。农业商品化发展至今,某些底线性的价值操守日渐模糊。继而,对产量的无度追求、对收益的焦灼渴望,取代了一切。久而久之,种植者可以心安理得地滥用农药,而丝毫不顾给食用者带来的恶果。一旦失去了对同胞的关切、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农业生产便可能步入“损人肥己”的歧途。以致于某些地方有一类传说存在已久,即“农户从不吃自家果蔬,从不吃拿去售卖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