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2013.10.22

  遥感监测显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结构变化速率趋缓。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同时这一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上世纪70年代到2004年期间,三江源地区发生退化的草地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40.1%,并呈持续加剧态势。

  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介绍,2005年国家投资75亿元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通过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黑土滩治理、草原鼠害防治、补植封育、水土保持、减畜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三江源地区86%的退化草地的退化状态保持了不变,近13%的面积轻微好转和明显好转,新的草地退化发生面积仅占原有退化面积总量的0.0003%,退化加剧的草地面积仅占原有退化面积总量的0.04%。主要草地退化区域在工程实施期呈现退化过程整体减缓态势,局部草地严重退化区生态恢复明显。

  与此同时,草地生产力提高,“增草”效果凸显。2005至2012年间,三江源地区草地的草产量在监测后期较前期显著增加,除减畜禁牧工程区外,其他工程区和自然区75%以上的样点呈增长趋势。各项工程措施在提升草地产量上均有成效,补播、黑土滩治理、建设养畜有效改善草地结构,鼠害防治对草地盖度的恢复也有显著成效。

  专家认为,除了工程项目原因,近年来气温上升和降水量增加等因素,也为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提供了自然条件。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