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对CRISPR/
Cas系统诱导的基因修饰的遗传度、特异性及模式进行了多代分析,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朱健康(Jian-Kang
Zhu)教授,朱教授是植物抗逆生物学领域世界级领军人物之一,其及其领导的实验室在植物抗旱、抗盐与耐低温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在国内外享有声誉。是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现为美国普渡大学生物化学系和园艺及园林系杰出教授,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CRISPR(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于1987年出现于日本,当时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在大肠杆菌基因组中发现了一种不寻常的结构,其中包含一系列重复片段,中间以独特的间隔序列隔开。后来的研究表明,间隔序列对应了感染细菌细胞的噬菌体的序列。在一些原核生物和古生物中,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Cas)作为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抵御入侵的噬菌体和质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