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人工耳蜗技术为耳聋患者重建听觉 像正常人一样交流

2014.7.17

  目前,因耳聋致哑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重大疾病。对耳聋患者而言,人工耳蜗开启了一扇通往有声世界的天窗。请关注——人工耳蜗为耳聋患者重建听觉。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37届美国耳鼻咽喉科学学术研究年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仕明教授应邀在会上就该科近20年来开展的2000多例人工耳蜗植入以及中国现阶段人工听觉植入现状作了主题报告,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

  据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听力言语残疾患者达2780万,居全国残疾人群之首,因聋致哑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重大疾病。“大量聋哑病人治疗问题亟待解决。耳聋分为传导性聋和感音神经性聋,其中由于人类内耳毛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造成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占了重度耳聋的70%左右,这类耳聋的治疗仍然是世界性难题。”杨仕明说。

  人工耳蜗越早植入效果越好

  人工耳蜗是一种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的电子装置。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音学、电生理学、材料学、耳显微外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技术也飞速发展。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革命性的新技术。重度听力障碍病人植入耳蜗后,通过言语康复训练可告别手语和唇读,像正常人一样与人交流、融入社会。

  医学界普遍认为,植入人工耳蜗是迄今为止治疗重度以上耳聋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听力残障儿童在幼儿时期就能进行合适的听力干预,如植入人工耳蜗或佩戴助听器等,他们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与学习。严重听力障碍的新生儿中大都是只聋不哑,如果能及时得到干预治疗和言语康复训练,就能够学会说话。对重度耳聋患儿来说,人工耳蜗越早植入效果越好。

  听觉植入技术为耳聋的治疗带来了技术上的革命,使儿童语前聋、成人语后聋、复杂中耳畸形的患者获得了听力。但至今仍然有诸多病例如耳蜗骨化、小耳畸形等因病情复杂而成为听觉植入绝对或相对禁忌症,造成国内许多的重度听障患者,因无法手术而错过了最佳的植入和康复时期。而另一方面,听神经病是聋病中最为疑难复杂的类型,其发病机制不明,即使进行耳蜗植入效果也难以预料,需要对致病机制和治疗靶点进行深入研究。”杨仕明指出。

  “随着对耳蜗发育和内耳疾病认识的提高,通过采用新技术手段,目前大部分复杂病例的耳蜗植入已得到解决。”杨仕明介绍,如共同腔畸形的耳蜗尚存留有功能的毛细胞,通过结合术中CT导航使耳蜗植入恢复听力成为可能;还比如采用耳蜗第二回植入技术或前庭阶植入,确保耳蜗骨化患者的成功植入。

  找出听神经病致病根源是关键

  目前的研究数据显示,国内外采用人工耳蜗治疗听神经病的成功率一般不超过50%。因此,即使采用人工耳蜗植入的方法治疗听神经病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听觉植入治疗聋病的临床实践中,听神经病因其发病部位难以判断,导致医生术前难以评估患者植入后的效果如何。因而,如何减少听神经病患者的无效植入便成为了国际上聋病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减少听神经病患者人工耳蜗的无效植入,关键是要明确听神经病的主要致病部位。”杨仕明说。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关键的病变发生在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明确了听神经病存在着以带状突触为关键致病的突触型,而这种类型的听神经病植入人工耳蜗后可以重建受损的听功能。因此我们提出突触型听神经病新分型,用于判断听神经病人工耳蜗植入预期效果的标志,解决了听神经病治疗难题。”杨仕明介绍。

  国产电子耳蜗带来福音

  截至2013年,我国约有3万名严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治疗,但对于需要植入手术治疗的近30万名潜在患者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目前,我国国内听觉植入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国内人工耳蜗市场八九成依然被进口产品所占据,而进口耳蜗20万元左右的高昂价格,令很多国内患者望而却步。由此,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植入产品迫在眉睫。

  本土企业正力图改变这一格局,比如国产诺尔康—晨星多导人工耳蜗系统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完成了体外的NSP—60言语处理器和体内的CS—10A植入体的临床试验,性能及临床效果可与进口产品相媲美,验证了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已成功上市并投入大规模化生产,2012年得到中国FDA许可,现在中国30多家大医院临床应用1000多例,2013年得到了欧盟CE认证并出口国外,成为首个被国际认可的中国人工耳蜗新产品。

  此外,杨仕明研究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证明耳蜗毛细胞纤毛损伤后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提出耳聋干预时间窗的新观点,为耳聋基因和干细胞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Math1基因诱导毛细胞纤毛再生并且听力明显改善,同时研发成功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基因新载体用于内耳导入,纳米载体的研制成功使哺乳动物毛细胞再生的实现和临床应用成为可能。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