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赵文津:“出成果出人才”是核心目标

2011.8.15

  科学技术研究是为了什么?答案现在有点不太清楚了。许多人认为,科研就是要完成花钱任务,写些不知道有什么用的文章。其实,国家投资研究开发的费用所图不外两个方面,一是出成果,二是出人才。

  中央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问题是根本问题。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解决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要靠人才(当然也要有经费和领导)。中国现在有的是人才,很多人到国外干得很好,但在国内就做不好,其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很好地解决如何评价人才和如何依靠人才的问题。

  科技攻关靠的应该是专家,而不是行政领导。可我国的现实却不是这样,许多时候搞攻关不是以科研人员为中心,而是以行政领导为中心。

  回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两弹一星”这样的大科学工程中,往往是选好专家后,行政领导就放手,只做好后勤保障,并不干预业务工作,那是很好的成功经验。反观现在,多数时候是行政领导在指挥一切,干不好就得靠弄虚作假,夸大成绩。

  领导本来是领导,是评论员,现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还是评论员,什么专业领域都能发言,有的还要替代专家,指挥一切。这样一来,工作成效可想而知。

  同时,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对科研成果的评价,而当前盛行的唯论文论会阻碍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要知道,论文并不是成果本身,而仅仅是成果的表达方式之一。现在中国论文数量已经很多,但其中究竟多少有用值得商榷。许多杂志编委本身就是半外行,就更不用指望他们能正确评价成果的价值了。

  国家出资支持科研是要得到有价值的成果,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评审,才能发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在现有体制下,管理科研经费的人往往只负责完成花钱计划,而不去关注所取得成果的好坏,这样很难取得成效。

  就我的体会来看,我们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应该少搞需耗费大量精力去填写的报表、少搞无用的计划,让科研人员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上、放在创新上。

  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竞争很激烈。只要保证了科技人员一定的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那么,为国家、为民族、为科学事业的发展,科研人员会自发奋力拼搏。鼓励他们的拼搏奉献精神和对国家的贡献,就是他们极大的动力,会调动科技人员真正的积极性,这才是搞好创新性科技工作的根本保证。

  现在,科研人员需要费尽力气去申请经费。有的人却项目很多,完成不了,只能忙于应付、交差;而多数人则由于得不到支持,无法将自己的创新想法变成现实。

  科研经费要改革,就要一切工作围绕着出人才、出成果这个核心目标来组织。不解决人才的识别和成果的评价问题,即便我国科研经费占GDP的比例有了更大的提升,实际效果恐怕也不乐观。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