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不要急于对“碘盐”作出安全结论

2010.5.17
  国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5日说,食盐加碘并未造成居民碘摄入过量;居民碘缺乏的健康风险大于碘过量的健康风险。因此,继续实施食盐加碘策略对于提高包括沿海地区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十分必要。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在部分地区出现高发苗头,引发公众强烈关注。卫生部门能够迅速组织调查研究,并及时将调查结论公之于众,应当得到肯定。

  不过,这个发言只言安全、不见具体的数据支撑,只见结论、不见对调查过程的说明,能否让公众对碘盐的担心随即烟消云散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2009年2月,《全国碘盐监测工作简报》通过对碘缺乏病重点防范省区的调查指出:“近年来水碘和重点人群尿碘调查发现,高碘和缺碘、适碘混杂存在。”――同为国家级的调查,也许我们并不能轻言谁更权威,然而,一个一刀切地简单表示“并未过量”,另一个则指出“高碘、缺碘和适碘混杂存在”,哪一个更接近于现实的复杂,结论并不难得出。

  其实,即便此次的调查手段科学、数据详实,完全能够支撑起4省、市居民碘摄入量“并未过量”的结论,也并不等于这些地区每位居民的碘摄入量都“并未过量”。统计学上的一般结论并不排斥可能的个体误差,这是个简单的道理。也就是说,即便调查结论是科学的,然而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究竟在碘摄入上是“缺”还是“超”?其实仍然是个未知数。

  补碘,是个涉及全民的重大民生问题,缺碘和高碘人群的共同存在,注定了在补碘问题上,不可以一刀切地决定所有人必须遵循相同的补碘策略。既然有人缺碘有人高碘,那么食盐加碘政策同样需要适当调整。也许食盐加碘依然是个大方向,但是至少应该允许适量无碘盐的存在,应该保证让部分非缺碘人群尤其是高碘人群,可以方便地购买到无碘盐,而不是常常只能望盐兴叹。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