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陈竺:科研经费来之不易 必须对得起纳税人

2007.7.04

6月29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决定,任命无党派人士陈竺为卫生部部长。
 
富有亲和力的微笑,微微发胖的身材,总是忙忙碌碌的身影,在陈竺教授的老师、同事和学生眼中,这位新任的卫生部部长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使他不仅在白血病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中一路前行获得瞩目成就,更使他获得了从普通学生、病人到国际权威的普遍认可。
 
“过人的天分、无比的勤奋”
 
“我只是他一段时间的老师,他的成功靠自己的努力,有的方面我还要向他学习。”谈起出色的学生陈竺,年逾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被世界医学界誉为“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的王振义教授感叹:“过人的天分、无比的勤奋,只要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这样的人才必然会有大的成就。”
 
1978年,陈竺来到王振义教授所在的瑞金医院进修。王振义教授意外地发现陈竺虽然只有中专学历,但是写的病史十分仔细、准确,字迹工整,他对其他学生说:“你们以后也要这样写。”从此悄悄地开始暗中观察这个年轻人。王振义鼓励陈竺报考自己的研究生。“我能行吗?”“试试看吧。”结果陈竺取得了专业考试第一的好成绩。后来,法国留学归来的陈竺参加职称评级,要从讲师跳级评为教授。“太快了!”在一片反对声中,王振义仍然坚持:“试试看吧。”用实力和成绩说话,在激烈的“打擂台”竞争中,陈竺又成为赢家。
 
王振义所指的“天分”,一是指陈竺有极好的记忆力,二是指他能对新事物迅速掌握并捕捉到发展方向。“我们有的博士、专家去留学、参加学术会议,并没有带回来太多的东西,更没有为我所用。陈竺不同,他从法国回来后,迅速将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到白血病治疗研究中。在获知哈尔滨医科大学应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工作后,他迅速从分子水平进行突破,明确机理。他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充电的过程。”
 
“科学家必须为国家和人民考虑”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国屏研究员90年代中期是我国863项目中蛋白质工程的负责人之一,因为工作的原因,使他与主持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陈竺有了合作。“同事10多年来,他身上那种强烈的使命感一直感染着我。”赵国屏说。
 
宏观把握国家发展的大局、实施人类基因组两个1%计划,具体落实到建立科研基地,陈竺向中央提出的每一项建议,都服务于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赵国屏说:“我是搞微生物研究的,如果不是陈竺的建议和支持,我不会在50多岁的时候转行搞基因。他告诉我,科学家必须为国家和人民考虑,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利益。”
 
成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后的陈竺工作更为繁忙,不仅获得了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院士等众多荣誉,还是国际科学院协作组织主席。“他的学术能力得到了国际的普遍认可,他的工作领域更拓展到科技的方方面面,没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没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支撑,这是难以想象的。”
 
亦师亦友,提倡“甘当老二”
 
1989年7月回国的陈竺与妻子陈赛娟,一边埋头搞科研,一边协助王振义教授指导几个师弟师妹,其中有多位如今已成为白血病乃至基因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持遗传学研究工作的黄薇研究员就是其中一位。“我始终难忘那段比较艰苦的日子,他又像兄长又像导师引导我从事医学研究,看每一个结果、分析每一个细节,把从法国带回来的先进理念、现代技术和我们分享。他是那种在任何困难的条件下都能保持热情的人。”
 
在陈竺工作的实验室,有一种良好的习惯,导师会自动将论文第一作者的位置,给予负责具体工作的学生,使得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深受鼓励、脱颖而出。2002年当选为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的陈国强教授,从硕士到博士研究生经历了王振义和陈竺严谨的教育,他常说:“导师王振义、陈竺为我们年轻人搭架了阶梯。”
 
不仅是对自己的学生、对于合作者,陈竺更表现出一个科学家良好的品格。他与哈医大张亭栋教授合作取得砒霜治疗白血病的重要进展,在美国申请ZL时,陈竺代表中方据理力争,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回国后表示中方的利益全部归哈医大,自己和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不取分文。
 
陈竺大力倡导中国科学家联合起来攻关,倡导“科研攻关方面要当老大,成果分享方面甘当老二”,打开了我国科研机构中强强合作的局面。
 
“你们必须对得起纳税人的钱!”
 
2001年,正在荷兰安特卫普深造的王升跃接到了陈竺的一个电话:“希望你能回来。”当时只与陈竺有过一面之缘的王升跃既吃惊又感动。回国后,他在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负责血吸虫基因研究,成果斐然。
 
“陈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十分严格,他一有机会到上海,就要召集课题组汇报工作,他记得课题组的每一个人、更清楚我们正在做的每一项具体工作。”
 
王升跃记得他所遭受的一次严厉批评。2006年,美国、英国、巴西等在曼氏血吸虫基因研究领域极具竞争力的专家团队来上海,和凭借日本血吸虫基因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声誉鹊起的王升跃带领的团队切磋、交流。“当时,我们有几个项目没有抓紧,看到这样拖沓的工作作风,陈老师火了。”陈竺大声说:“你们每一分科研经费都来之不易,必须对得起纳税人的钱。这次交流活动,就是代表国家打一个大仗,只能积极工作。”

▲1994年,陈竺与妻子陈赛娟在一起做实验。(新华社资料照片)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