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化之路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中国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化之路
2013年,中国以3.7万台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在2014年6月9日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他还说,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不仅要把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这是迄今为止,中央高层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最直接、最明确的表态和支持。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大环境固然不错,但是面临的问题依然根深蒂固。来自国际机器人联盟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22.5万台,同比增长27%,而去年我国的机器人销量高达5.6万台,同比猛增54%。这也是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消费国。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虽然我国的机器人销售量位居全球之首,但在这数万台机器人当中,有7成以上来自国外。日本、北美和欧洲则是机器人的主要出口地区。国内上千家机器人企业则定位于购买国外机器人本体,进行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其中,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系统这三大核心占到机器人总成本的七成。减速机方面,国内无法生产高精度减速机,价格无优势,有几家企业在低端有部分国产化;伺服电机方面,国内有7~8年沉淀,8~10家能自主研发运动控制系统并有本体集成能力,但国内电机价格对比国外价格优势不大,且性能较差。

尽管如此,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机器人厂商已经充分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在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突围。比如,新松现在就已经形成以自主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领先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将产业战略提升到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全过程。而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也都开始朝着这一方向努力。有专家建议机器人企业布局一些还未完全开发的工业领域。陆际联认为,汽车等传统领域已被国外品牌占据,国内企业应侧重开发一般制造业,如五金加工、橡胶和塑料、陶瓷、食品和医药等行业。

此外,国内一些厂商也开始尝试通过横向整合产业链,联合其他零部件厂商,自身专注于机器人整机的研发及下游应用的开发;另一些则通过自身在零部件方面的优势进行纵向整合,零部件自给自足,以成本和渠道优势占领市场;还有些企业定位于集成商,凭借成熟的解决方案销售整机。业内专家认为,虽然中国机器人整机市场的需求远未饱和,但激烈的竞争已经压低了产品利润,且整机生产领域已涌入太多投机者,太过混乱,走整机生产和应用系统开发相结合的道路,是企业增加竞争力的一个方向。

其实,机器人产业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还是要尽量避免一盘散沙式的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国家可以在把握全局规划的同时,对机器人产业整体和核心部件进行分类攻关,结合现有的机器人产学研力量,制定严格的积分制度,促进业内技术力量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共享,从而避免重复研究,节约研发时间,这样会有利于整体的产业研究和发展。只要计划周密,分配合理,这样的集体化产业振兴之路还是最适合中国国情,并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中国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