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宁夏科技扶贫“百人团”工作成效显著

2014.11.25

  “百人团”工作自2012年以来,宁夏从全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涉农事业单位及市县科技系统选拔了100名科技人员(扶贫指导员),与中南部山区10个县(区)的100个重点贫困村建立“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关系,服务覆盖约 23万人口,占自治区贫困人口的22%,在科技扶贫“百人团”带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26.67%。主要取得以下几点成效。

   一、转观念、变思路。缺思路、不会干,是贫困村无法脱贫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扶贫指导员在各贫困村教着干、做给看、带着干,强化科技培训,提高贫困村科技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一是集中培训技术骨干、种植大户、示范户为重点并吸收所有农户参与;二是理论培训结合现场讲解、现场操作,手把手教;三是技术培训与跟踪指导相结合,技术培训后在田间地头、养殖圈舍跟踪技术服务,保证农户学得会、用的活,80%以上农户能够按照科技扶贫指导员的技术要求从事特色产业生产,使种养殖先进适用技术在贫困山区得到广泛推广,增强了群众学技术、用技术、靠技术致富的科技意识和能力,并通过政策宣传、举办法律及科普知识讲堂等,让群众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想要富、靠技术”的科技观念不断深入贫困群众心中,扶贫指导员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截至目前,百人团工作在各贫困村累计培训农民约5.66万人次,编印各类技术图书132套,发放各种技术、政策宣传、科普知识等资料7.79万份。

   二、更新技术、产业升级。死干蛮干、见效慢,是贫困村无法脱贫的又一原因。百人团工作狠抓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通过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改变群众传统的种养殖模式和管理方法,有效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3年来为100个贫困村引进玉米、西甜瓜、马铃薯、小杂粮、中药材、枸杞、花卉、苗木、牛羊等新品种189个,推广旱地精准覆膜、免耕覆膜、测土配方施肥、全株玉米青贮、水肥一体化补水器、风光互补节水灌溉、秋覆膜玉米种植多功能变形机等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185项,增产增效作用突出。盐池县大水沟镇二道沟村由扶贫指导员瞿捍泽引进的“信农一号”荞麦新品种,较当地品种平均每亩增产70公斤以上;克新1号脱毒马铃薯500多亩,亩产达1200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150公斤。海原县三河镇丘陵村是本区极度干旱缺水的贫困村之一,干旱年份作物出苗保苗困难、产量极低,扶贫指导员黄正武入村后研发了“玉米秋覆膜多功能变形一体机”,该机械同时可进行覆膜、施肥和膜上自动压土,省时省工,并且一台机械可完成覆膜、施肥、播种、残膜回收工序。在丘陵村,种植秋覆膜玉米的亩产值是其它农作物的6—7倍,2014年种植秋覆膜玉米接近2000亩,户均达到18亩,40亩以上种植大户10多户,该项技术不仅增加了玉米产值,发展了玉米产业,且为养殖业提供了充足饲草料,推动零星养羊迅速向规模化养养迈进。

   三、重示范、强带动。扶贫指导员着力推动示范户、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建立枸杞、中药材、小杂粮、旱作农业、标准化肉牛、肉羊等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64个51853亩,培养各类科技示范户2400户,培养了大批农村技术骨干,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生产管理模式集成展示了各类优新品种、新技术和科学种植管理模式,为周边农户提供参观学习、技术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了大户引领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贫困村走上了依靠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致富步伐。同心大沟沿村扶贫指导员孙兆军建立的旱作科技示范基地,采用零能耗风光互补节水灌溉系统滴灌种植红葱、甜西瓜等,甜西瓜亩产1000斤以上,比普通农户种植产量提高300-400斤,且瓜型整齐、品质好、商品价值高、易销售;种植的红葱、红枣产量高病害少产值高,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5%以上。原州区头营镇杨河村扶贫指导员王玉富通过给示范户建设标准羊棚、引进滩羊新品种、教会饲草配置、防疫等科学养殖技术,3个月龄羔羊体重达35公斤,比同等条件原养殖品种增加5公斤,示范户李建德、马月珍2011年养羊不足30只,目前年饲养量约400只,年出栏200只,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带动21户村民建起标准羊棚,扩大养殖规模,很多扶贫村在示范户带动下吸引大量农民工返乡置业,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四、领办合作社,培养带头人。扶贫指导员入村后为破解农户生产管理技术不统一、产品商品化率和产值低、市场混乱等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当中不乏经营头脑、会生产、懂经营的能人,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由指导员领办成立的专业农村合作社75个。同心窑山管委会石羊圈村的扶贫指导员张光弟,在了解现状、深入调研市场后,确定了创办合作社、走品牌化的发展思路,领办的同心慧众红葱种植合作社,规范农户种植技术遵守“无病害优质种子+合理轮茬+适当密植+雨养机械化种植+控释肥施入技术”,使红葱产量高出原来的15%,品质和商品质量明显优于周边产品,并注册了 “鸡大腿红葱”商标,产品畅销多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人均2400元增加到3600元。隆德县指导员辛学发引进中山药业有限公司,创办中药材合作社,实现了订单种植和“农户+基地+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西吉县张堡源村指导员邓志忠组织成立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两个,建立起分散养殖、集中培训、统一饲养标准和饲料配方、集中销售的模式,提升肉羊养殖产业化水平。各村合作社产品远销区内外,为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和变化多段的市场建立了桥梁和纽带。

   五、争取项目、聚合资金。 在利用现有扶贫资金同时,扶贫指导员积极争取农牧、扶贫、财政、环保等多部门资金7508.4万元,对部分贫困村实施了自来水入户、村庄道路硬化、危房改造、村部信息化设施配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扶贫项目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使扶贫资金发挥更大作用。例如盐池县盈德村科学利用闲置温棚改造成牛、羊养殖暖棚,建成了标准化养殖园区并配套了污水处理设施。红寺堡东源村常年吃窖水,扶贫指导员开展科技扶贫同时多方协调,积极争取自来水入户工程项目,建设管沟开挖管道铺设15.3公里,建联户表井103座,惠及749户共3500人的生活用水,结束了东源村长年喝窖水的历史。

   六、推动信息化应用。信息闭塞是制约贫困村发展的重要障碍,扶贫指导员入村后,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农民使用互联网查询、获取需求信息,进行网络信息发布和交易,利用农村信息平台和手机信息,为农民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政策信息。泾源县各扶贫村均建立了科技信息网站,围绕“指导农民干什么,教会农民怎么干,帮助农民卖出去”几个环节,加大信息扶贫的力度,通过上网查询信息、网上发布农产品信息、网上招商引资、网上登载科技扶贫信息等形式,改善了信息闭塞落后的状况,促进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过渡。隆德县庞庄村科技扶贫指导员蔺勇建立了庞庄村村级门户网站,宣传、推广该村农副产品,加强与外界交流,也成为外出务工人员与村内联系的平台。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