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梁映秋教授:把光谱学应用到更前沿的低维体系

2008.10.31

 ——纪念我国光谱事业30年,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专家采访报道系列

     在这个丰收的金秋季节,我国的光谱学界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收获――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在京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的规模、参会人数以及期刊论文数堪称历届会议之最。在会议召开之前,会务组、分析测试百科网、中国光谱网组成了宣传报道小组,希望尽可能忠实地记录和纪念我国光谱事业的30年,并展现会议的盛况。下面是记者对梁映秋教授的釆访。

 

梁映秋教授:把光谱学应用到更前沿的低维体系

1_200811121959021.jpg

图中为梁映秋教授,左为张韫宏教授,右为徐尉清教授


记者:请您谈谈分子光谱学对于化学研究的作用?

梁映秋教授:化学研究是对有关化学反应、新化合物研制、各种形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及其应用等的探讨。分子光谱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官能团的特征频率,对反应过程中间物的监测、目标物的确认以及污染物等检测,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常规分析手段。其二是揭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因为物质的性能本质上是由结构决定的。分子光谱是研究分子结构及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可提供分子水平的微观信息,是深入研究必不可缺的利器。

对于一般体相体系而言,分子光谱学的理论和测量技术都巳比较成熟。但对于日越发展、非常重要的许多低维体系前沿研究,则是一个新领域,需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后,提出适当的光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头脑工作)建立结构参数同光谱信息联系,同时还需发展该新领域的研究方法、测量技术(手、脑并用)等,以获取其它研究手段所不及的描述微观结构的光谱学表征,进而探讨结构/性能关系。工作难度较大,成、败也因人而异。

 

记者:请谈谈你们当初实验室的建立和后来的发展。

梁映秋教授:1964年吉林大学唐敖庆教授主持国家教委下达的国重27项目,筹建物质结构研究基地,我参加建立分子光谱实验室。但在完成订购仪器时,就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后,未经开箱的到货仪器,有的过时有的需更新。我们以第一个工作‘稀土乙酰丙酮络物的激光拉曼和FT-IR光谱’参加1981年加拿大(Ottawa)VIIth 国际垃曼光谱学会议后,发表了一系列稀土振动光谱工作同时,我们放眼世界看到,研究低维体系性能的结构本质,是分子光谱学大有作为的前沿领域。于是自80年代初期,生物膜模拟体系(界面单分子膜,合成双分子膜,黑膜,LB膜等)的光谱学研究成为全面研讨的课题:以膜平面介质的模型,把膜内分子取向参数和光谱信息建立联系,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和光谱测量,给出膜内分子取向角描述其聚集结构,与此同时发展了这一领域的诸多研究方法。我很幸运,有不少优秀的研究生,不计得失接受难题挑战,我亲身体验了教、学相长的辨证历程。合作提出了二维凝聚体内,分子单轴取向分布模型,直观、定量地给出膜内分子取向分布图形,从分子水平认识二维膜的构造;建立了合成双分子膜的构象控制和光谱表征,指导双分子膜的结构设计等等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结果。分别在1991年物理化学学报;1993年有机化学;1995年J. Dispersion Sci. Techn. 应邀撰写综述。由于光谱实验室全体同志在建设中的艰苦努力倾情协助,对各精密仪器以最好的维护,保持日、夜高效运行,所有的成果中都有他们的功劳,我向他(她)们致以感谢和敬意!1990年光谱实验室发展成为国家教委吉林大学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开放实验室。1991年12月我调离吉林大学到南京大学工作,毕业的学生已都能独挡一面。如今经20年风雨兼程埋头苦干,都事业有成。

 

记者:能否请您谈谈在南大的续后工作?

梁映秋教授:南大期间(1992. 01-2003. 12 ,七十岁退休),我在过去十年的工作基础上,以指导研究生的方式,对有机超薄膜的形成机理作了深入的分析,专注于此前被完全忽略的亲水头基间的相互作用对成膜的贡献,经过充分的实验证明 ,提出了无刚性片断、正常链长的单链两亲分子,通过亲水头基间的相互作用诱导疏水脂链平行聚集形成双分子膜的新机制。利用调变相互作用控制脂链堆积结构,并和性能相关联。由于头基潜能的导入,具有了广泛的膜功能选择。新机制普适于二维有序分子聚集体,由此成功筑建核酸碱基或氨基酸为头基的单分子膜,用气/水界面原位反射吸收红外光谱或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得到与亚相界面发生的核酸碱基配对专一性识别效应,给出键合方式、识别位点和图象;揭示氨基酸同手性识别过程中氢键转化、头基取向变化等结构与识别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不仅阐明细胞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且为新药研制提供依据。新机制还将传统的水相介中的分子组装推广到有机相介质进行等有待开发的新领域。

最后,由衷感谢大会组委会及老孟等同志对我们退休业者的热忱邀请和鼓励!


附:梁映秋教授简介

梁映秋,女,(1933- )浙江吴兴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曾任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 .01  70岁退休。曾兼任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光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散射学报》杂志编委及J. Colloid Interface Sci.编委等。发表论文200余篇。编着 《分子振功与振动光谱》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单链两亲分子的设计、合成、聚集结构和性能” 获2004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自然科学一等奖。

 

专题:第十五届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