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人民大学发布《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 驳“能源威胁论”

2014.9.04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4日在京发布《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报告指出,中国“走出去”的一些假想效应被放大了,包括认为中国原油进口超过海外权益油生产的不平衡性,海外资源运回国内的非经济性,供应危机发生导致海外资源运不回国的高可能性等。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论坛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上发布了这一报告。报告认为,国外研究者比较容易忽略中国的高能源自给率,经常将中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混同于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基于石油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权重地位及学术界由此形成的描述习惯;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性,即煤炭比重约占70%,而煤炭又是高碳能;中国原油进口量与日俱增,一些言论通过加重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的描述,以突出所谓“中国能源威胁论”。

  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表示,对外国而言,“走出去”意味着全球资源正被中国“掠尽”的心理恐惧,这其中有一些没必要的担忧。实际上,中国全球海外区块生产总量无法与任何一个西方能源寡头相比较;中国投资者出现在较为动荡的地区,开采发达国家公司不愿过多涉入的区块,是对国际能源市场的贡献;中国国内原油生产量依然排在世界第五位,中国能源消费依然以自我供应为主。

  改革开放后,中国能源自给率持续下降,2006年首次跌破90%,2007年跌至最低88.2%,但此后回升,2010年以来一直维持着91.4%的水平。

  报告指出,中国能源文化正处于转型中,其政策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在使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时候,市场将发挥更大作用;日益开放其上中下游领域给外来投资和技术;将更多投身于多边能源合作之中;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使之更为清洁化、低碳化;随着中国不断感知到自己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地位与未来作用,中国对外能源政策正在逐步形成。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