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打造青岛首条“海绵路” 滤去污染还原“好风水”

2016.6.17

  新建的下凹式绿地可过滤雨水、渗水井可引流雨水入湖灌溉树木、三湖联动实现雨水自然大循环……进入夏季时节,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八大关风景区的临淮关路引用“海绵城市”元素,将渗、滞、蓄、净、用、排等新技术、新工艺、新生态元素充分融入到风景区道路的建设中,打造出青岛首条“海绵路”。

  走在青岛八大关风景区的临淮关路上,记者发现这里未设置市政排水管线。“这是下凹式绿地,整个临淮关路上一共有6处,大约每隔50米有一个,可以有效对杂质、树叶、泥土、油污等起到过滤作用。”翔远市政设计院二所所长唐小亮说,下凹式绿地中放置了一个镂空的框架,大小为1米见方。镂空框架底下已经铺设了20厘米厚的碎石,框架内先铺设用于过滤的土工布,再铺设30厘米厚碎石,往上再铺设20厘米厚的鹅卵石,以起到充分过滤的效果,框外的部分则铺设碎石和鹅卵石,一直延伸到绿地中。下雨时,雨水会顺着过滤通道自然下渗到绿化带,实现对植物的灌溉。该工程还设置了多处渗水井。渗水井同样分布在道路两旁,利用大鹅卵石、碎石、土工布等铺设完成,并在临淮关路V形的低洼处,修建了一个明渠。雨天的积水可通过明渠直接排到渗水井中,再通过渗水井四周的空隙渗入地下。

  “蓄”“净”“用”在工程中主要体现在雨水通过净化收集入湖,湖水的再利用。当雨水过大时,来不及渗入地下,可引流到路旁的湖中。湖底清淤后铺设块石,然后在湖内种植睡莲等水生植物,并放养观赏鱼,起到净化的作用。如果湖泊内水量过大,施工队还根据3个湖的高度不同,建设了阶梯式引流渠道,水流可以从高位湖流入低位湖内,最终净化完毕的水可通过泄水管道进入大海。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大的自然的水循环系统。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