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评论:“论文博士”可宽进更须严出

2012.5.04

  在缺乏事实依据的前提下,不能情绪化地对领导干部读“论文博士”进行有罪推定。但人们的疑虑并非毫无道理。

  入学无需参加统考,第一年均在周末上课,之后不需上课,不脱产边上班边写论文,这样也可以攻读博士学位?日前,随着清华大学法学院一位博士生的微博爆料,紧接着校方有关负责人予以回应,人们才知道,原来还有“论文博士”这样一种“正常的招生类型”。

  查看清华大学有关“论文博士”的文件,尽管也有导师审查、研究生院审查等程序,但相对于全日制博士埋头苦读的辛勤备考、万众挤上独木桥的激烈竞争,入学条件显然宽松了不少,更不用说其相对自由灵活的管理方式。

  对作为“论文博士”重要主体的党政干部和国企管理人员来说,有知识需求无可厚非,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学习方式也合乎情理。从国际经验看,“论文博士”也是一种较通行的学位授予方法。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国际高等教育界普遍实行“宽进严出”原则,“论文博士”也是这样。入学门槛可以低一点,管理方式可以活一点,但毕业时必须要有“干货”,不管你是官还是民,是富还是穷,都要拿出相当于博士毕业生学术水平的论文来提交,答辩合格后方能获得博士学位。这正如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所指出的,接受教育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官员当然也有这样的权利,关键是如何保证质量。

  诚然,在缺乏事实依据的前提下,不能情绪化地对领导干部读“论文博士”进行有罪推定。但人们的疑虑并非毫无道理。

  “宽进”的条件,往往也意味着“操作”的空间更大,如何保证“论文博士”选拔的公开和公正?灵活的学习方式,便利性是有了,但如何确保教学质量?再者,现在不少领导干部政务繁忙、事务繁多,“五加二”“白加黑”尚且忙不过来,如何确保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学问?又怎样让自己的论文质量达到博士学位水准?

  近年来一些在职博士生由于工作任务重、不能如期完成学业的问题已经显露出来,对这些空头博士生,国内一些高校要么成批清退,要么宣布停招在职博士生。其着眼点,也是为了守住教育质量的底线,维护学术声誉。

  “论文博士”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官员戴上博士帽充门面,而在于通过传输知识、启发思维、提升素质以增强其能力。因此,只有在制度和实施层面把住“严出”这一关口,教育质量才会有保证,教育的公平性也就有了说服力。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