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预警中心依托气象局组建 统一发布突发事件信息

2013.7.16

  “市预警中心发布:气象台零时40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未来6小时北部西部有大到暴雨。”昨日,不少市民接到预警短信,值得注意的是这条信息是由“市预警中心”统一发布的。

  记者昨天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北京已出台规定,依托气象部门组建市和区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今后,北京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将统一由“市预警中心”发布。

  四类突发事件预警统一发布

  据了解,过去发布预警信息,大都是由各个负责的部门通过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公众传播。如气象预警信息由市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预警由市国土局和市气象台联合发布。

  北京市预警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今年2月下发了《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在这份办法中,明确了北京要对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实行统一的发布制度。按照《暂行办法》,中心将在市应急办指导下,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这四大类突发事件,向公众统一发布预警信息。

  《暂行办法》提出,建立这一制度目的是规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提供权威、统一的预警信息,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

  预警中心依托气象局组建

  根据《暂行办法》,依托气象部门组建市和区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对于需要向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由预警信息发布部门或单位履行审批程序,并由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统一对外发布。

  市预警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在2015年完全建成,但一些预警的业务已经可以开展,所以市预警中心已开始统一发布预警信息。

  ■ 对话

  手机电视微博 预警信息无处不在

  首次“亮相”的北京市预警中心建设进度如何?将通过哪些渠道、发布哪些信息?带着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市预警中心负责人、市专业气象台台长丁德平。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发布渠道却很宽泛,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报刊、微博等,甚至农村的大喇叭、村村通等方式都可以来发布。

  预警信息发布要通俗易懂

  新京报:目前预警中心已经搭建完成了吗?

  丁德平:架构已经搭建起来了,正在进行系统建设。目前主要的工作是摸清社会有哪些向公众发布的平台,比如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另一方面,是整合发布预警信息的类别。

  新京报:四大类的预警信息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如何协调?

  丁德平: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预警信息是由各部门来负责制定和审核的,到预警中心的已经是经过审核后,可以向外发布的信息,只是用这个平台来向公众发布。

  新京报:在《暂行办法》中要求,编制面向公众的通俗版预警提示信息,有效引导公众防灾避险。如何实现“通俗”?

  丁德平:目前我们也正在尝试,比如这次暴雨预警中,就提示了老旧房屋注意安全。发布的信息不是单一的预警,而是结合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科普。比如是什么样的预警、达到了什么级别,需要怎么来防范?把这种信息传播给公众,不但起到了预警的作用,而且对于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也有很好的作用。

  大喇叭也能喊出预警信息

  新京报:现在有哪些方式来发布这些信息?

  丁德平:我们梳理了一下,一共大约有11大类平台。传统方式比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报刊、交通显示屏等,新方式比如互联网、微博等,还包括公交、地铁上的移动电视,以及办公楼等楼宇电视来播发预警信息。

  同时,北京的社区里有8000多个显示屏,覆盖上千个社区,也可承担发布预警信息的功能。目前正在推的“北京服务您”中,客户端也可以实现预警信息的推送。而在农村,也可以通过大喇叭、村村通等方式来发布。

  新京报:这个预警中心建成后,是否就会有一个统一平台?

  丁德平:对。发布预警的信息来说,会包括刚才说的那四大类预警信息。在发布方式上,会整合所有可行的方式,而且做到发布不落地,系统平台上正式发布了预警信息,各种发布的终端就可以直接随之发布,也可以说是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一键发布”,让预警信息的发布更加及时、有效。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