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如何把握松紧度 排放标准制定需因地制宜

2013.10.14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我国排放标准“松紧度”的问题引发热议。出于改善环境质量的需求,公众认为越严格越好;企业则总是对新标准叫苦畏难;夹在中间两面“受气”的,是国家标准的相关制定部门。

  到底如何看待标准?当前,围绕标准的讨论,有两方面的问题亟待舆论和公众的理解:

  其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不能“一厢情愿”,也不是简单的指标数字“游戏”,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经济社会、行业发展、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而决定标准实施有效性的,也绝不是“超标罚款”,而是需要制度设计、政策法规、监督管理、技术进步等多领域的配合与完善。

  在业界广受赞誉的美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心之一在于标准和区域环境容量、企业排污许可之间建立了直接、紧密的联系,有效约束企业排污行为,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这是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需要继续学习和完善的重要方面。

  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美国这套标准体系实施的基础,是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升级已基本完成,企业排放是基于BAT(最佳可行性技术)的基本事实。我国要实现上述条件,显然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其二,国家标准不是也不应成为最高标准。区域、地方环境管理更应该重视发挥排放限值、地方排放标准的作用。

  正如高考不可能全国实施同一录取分数线一样,标准作为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目标和经济技术条件的产物,也有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

  2008年,根据太湖地区防治污染和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需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首次设置环太湖流域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涉及13个行业。2013年初,为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环境保护部发布公告,对重点控制区六大行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在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国标”作为强制性标准,事实上扮演的是基准、底线的角色,同时也为地方进行污染物防治提供基本方向和思路。国家鼓励根据不同地区环境管理需求和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水平,由各地主管部门制定实施严于国标的地方标准,并优先执行。

  近年来,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正逐步显现其灵活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如2003年,《山东省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出了严于当时国标水平的COD排放指标,通过分阶段实行,山东省造纸行业特别是草浆造纸实现了结构优化、技术升级、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的多重目标。

  2009年,北京考虑到水资源紧缺、水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将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直接与地表四类水的水质标准挂钩,进行全面的设施升级改造,提出到“十二五”末,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都达到景观水体水质要求。

  可以看到,目前制定实施地方标准的还是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而广西对当地传统产业排放从严要求的做法,更值得中西部地区借鉴。

  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西部虽然发展空间大,但往往生态环境更为脆弱,水环境容量更为有限,不应也不能成为污染转移的承接地。在一些传统行业,进一步提升排放标准要求,提高准入门槛,给生产工艺先进、污染防治水平高的项目提供发展空间,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有效途径之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