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把“中国意见”写进国际标准

2009.9.11

  【导语】继互联网之后,传感网将是下一个万亿级信息产业;眼下,一场决定未来产业利益分配的标准之争,正在世界上激烈展开。这一回,已颇具实力的我国将当仁不让——

  继“联接人与人”的互联网之后,下一个万亿级信息产业——“联接物与物”的传感网,眼下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夜。此刻,一场决定未来产业利益分配的标准之争,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凭借技术与产业的10年积累,以及当初与国际同行同时起步的“同发优势”,中国成了国际传感网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将可能在这个新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今天,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着在这场决胜未来的标准之争中,我们将集全国之力,力争让世界采纳“中国意见”。

 

  标准之争,将决定产业之争

  与“联接人与人”的互联网相比,“联接物与物”的传感网更“聪明”——装上了传感器节点的物品,变得“耳聪目明”,能执行人们发出的指令,还能自动“联网组队”。根据预测,到2035年前后,我国的传感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到2050年,有“智能尘埃”之称的传感器,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信息产业的发展,往往走出一条“驼峰曲线”:当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过后,进入峰谷阶段,此时恰好是产业标准形成的关键期;走出这个峰谷,迎来的第二个高峰就是产业大发展。现在的传感网产业,正处在“标准化峰谷”中。

  在信息产业中,“标准专利化、专利利润化”使标准之争直接与未来的产业之争紧密相关。在计算机、互联网等领域,我国未能及时掌握核心技术,也就未能获得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因此只能处于产业下游,赚取微薄的代工费。当“下一个万亿级产业”即将浮现之时,已经准备了10年的中国科学家,当然不能再放过这个有望改变中国信息产业命运的重大机遇。

  早在1999年,当美国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刚提出“无线传感网是下一世纪面临的发展机遇”,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向中科院递交了计划。此后10年,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为首,我国的传感网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路线。

  有了这10年的积累,当国际标准组织(ISO)准备为传感网产业制定标准时,“中国意见”就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2008年6月,首届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代表提交“传感网标准化体系框架”、“传感网系统架构”、“传感网协同架构”等核心方案,得到美、韩、英、德、日、挪威等30多个成员国代表的高度认可;同年9月,中国方案在工作组总体技术文档中被采纳。作为传感网国际标准制定四大主导国之一,目前中国代表正加紧编写相关国际标准提案,准备于今年10月提交ISO/IEC(国际电工联合会)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大会。

  承担这项任务的,正是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除了牵头的组长单位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和秘书处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外,还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移动、华为、中兴等53个成员单位——几乎囊括了中国传感网产、学、研、用的所有核心力量。现在,他们编制的一项技术国际标准,已获得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的批准,正在报批中国国家标准,另有6项标准则在编制中。

 

  标准未定,最是诸侯纷争时

  今天与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成立仪式同步举行的,还有“感知中国”高峰论坛,各路专家将探讨如何打造中国的传感网产业。

  标准未定,最是诸侯纷争时。现有或可预见的产业规模,往往会成为技术标准胜出的重要筹码。因此,虽然传感网国际标准的制定尚在进行中,但世界各国早已打出各自旗号:美国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日本提出“U-Japan”,韩国提出“U-Korea”……在不久的将来,传感网将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以及衡量一国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将带来国际信息产业重新洗牌的机遇。

  产业烽烟已起,中国不应落后。我们的科学家已开始了对太湖流域污染监控的“感知”。怎样24小时监控水体污染?传统的驾舟取样显然效率很低,而传感网恰有用武之地——利用太阳能供电的传感器节点,能够几年如一日值守在固定水域,一旦发现太湖水的酸碱度、浑浊度等有异动,就立刻将信息传回监控中心。目前,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已在无锡附近水域布设了水质监控传感器节点,开展小范围实验。

  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组长刘海涛告诉记者,国际IT巨头早就对中国的传感网市场虎视眈眈,IBM的规划中甚至明确提出“智慧地球,赢在中国”。面对众多而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要在传感网领域打赢“翻身仗”,技术、产业界当仁不让要全力以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